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版:增加“免費劇場” 推進文化惠民

何勇海

2012年10月22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日前,第28場“魅力閩東”文藝演出在福建省寧德市藝術館免費上演,館內座無虛席,300多名觀眾的掌聲、喝彩聲不時響起。從今年3月始,每逢周五晚,寧德市藝術館劇場都會免費為市民獻上一場彰顯閩東特色文化的文藝演出,讓群眾享受到當地優秀的文化成果。

  這項文化惠民活動,無異於一場免費的文化盛宴,不僅能豐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能大大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弘揚社會正氣。筆者認為,像這類“免費劇場”多多益善,應該蔚然成風,讓各地的老百姓都能免費欣賞文化、感受文化、消費文化,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急劇增加。然而,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商業性演出的昂貴價格,一再把普通百姓拒之於門外﹔而面向普通百姓的低廉文化資源,往往又嚴重不足,遠遠滿足不了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在近日發布的《廣州市民藝術素養狀況及訴求調查報告》中就可得到驗証,該報告顯示,超過六成的市民認為公益文化活動不足,多數市民希望定期或按需舉辦公益文化藝術活動。

  另一個讓人遺憾的現實則是,在某些地方,一些老舊的文化場館長期閑置,哪怕是一些投巨資新建的文化場館,由於遠離市中心和人口密集地,也造成資源閑置、浪費嚴重,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地方上很多獨具特色的表演項目,也隻能“鎖在深閨”,百姓無緣欣賞。

  如何盤活這些文化資源,使之發揮其價值和作用?寧德市的做法無疑值得借鑒——由政府搭台,把藝術館的劇場利用起來,舉辦以畬族歌舞為主、地方劇種為輔的演出,向市民免費開放﹔而在活動經費的籌措上,當地有關部門採取市場運作,對每場演出冠以企業、單位的名稱,籌措了114萬元資金,一舉解決了文化資源不足與閑置並存的問題。

  有論者曾指出,“衡量一個城市的先進與落后,有多種指標,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公共文化服務”。因此,筆者期待更多地方政府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重視公益性文化事業,正視“多些公益文化活動”這一百姓訴求,多多開辦寧德這樣的“免費劇場”,讓老百姓有更多的找樂的地兒。

(責任編輯:李文慧)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