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聚集收入分配改革系列報道之四

人民網:中等收入者自感“被中產” “橄欖型”社會還有多遠?【2】

賈玥

2012年10月26日10:33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為何“中產”覺得錢不夠花?

在北京廣告行業工作多年的張小姐目前月薪6000元,算上年終獎每年入賬約9萬元。無論按照上述哪種標准衡量,張小姐無疑都屬於我國的中等收入者。

張小姐自己卻並不這樣看。與朋友合住的她,每月固定支出房租1500元,另有1000元餐飲、交通、水電等日常支出﹔朋友結婚、回家過節、禮尚往來等臨時支出至少要花一兩千元﹔商場裡買兩件衣服差不多近千元,愛美的她已經放棄在商場購物﹔如果打算購買幾千元的電子產品,就要節衣縮食好幾個月。

“我認為中產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不用因為在商場裡買一雙鞋而糾結好久,不用擔心明天一旦失去工作就過不下去。”張小姐對記者說。

像張小姐這樣收入尚可的“白領”,很多都大呼自己“被中產”。專家認為,這與房價過高、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工作穩定性低等因素密切相關:人們存錢主要是應對生大病、子女擇校費等不時之需,同時由於擔心失業或未來養老問題,也盡量降低日常開支以外的娛樂、旅游支出。

統計表明,城鎮居民有近1/4的收入要支付教育、醫療保健和居住三大支出,如果加上購房支出,比例將會更高。所以盡管中產人群手頭上有一定余錢,也難以像發達國家那樣形成有效購買力。

有評論指出,龐大的中等收入者是社會的穩定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對於支撐經濟穩定增長意義重大。如果缺乏龐大的中等收入者,產業結構將會呈現畸形狀態﹔中等收入者成為最大的消費群體還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為低收入者增收創造條件。

如何形成“橄欖型”社會?

“橄欖型”社會是指社會階層結構中極富極窮的都很少而中間階層相當龐大的社會,相對於“金字塔型”社會而言,“橄欖型”社會更加穩定、更加安全。2010年4月,溫家寶總理在《求是》發表文章指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的“橄欖型”分配格局。

蘇海南認為“擴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首先應促使相當大部分低收入群體收入提高,進入中等收入人群﹔其次要調整產業結構,增加白領和技術工人的比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人員來源﹔此外,還要建立更廣泛的社保體系,穩定中等收入群體比重等。

“在二次分配過程中,財政收入增長的部分要用於社保領域,完善社保體系,同時合理調整個稅起征手段,真正實現調節高收入群體收入的目的,從而實現通過‘限高’來‘擴中’的目的。” 蘇海南說。

楊宜勇表示,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創造更加寬鬆的創業環境,對小微企業切實落實多項減免稅舉措﹔中產人群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靠自身創造性的勞動獲得更高的收入。

“與收入差距過大相比,收入分配不公才是目前更突出的問題。勞動力市場因為身份歧視造成分配不公,即使是同等付出的勞動也沒有得到公平的社會權利和勞動權利。政府應該為各階層人士創造機會公平,這要從教育公平抓起。” 李實對記者說。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