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王嵎生: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2】

王嵎生

2012年10月30日10:28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國應放棄“不結盟”?

“不結盟運動”是在冷戰和美蘇爭霸時期應運而生的。它反對結盟對抗,反對兩霸爭奪世界,為維護世界和平、國家主權與民族獨立做出了杰出貢獻,至今仍具有獨特的生命力。當時,最有代表性的結盟,是北約和華約,其次是“美日安保條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也是一例,后來隨著中蘇關系惡化和蘇聯解體,也就自動“廢除”了。中國一直是“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自始至終支持“不結盟運動”。

冷戰結束后,華約解體,北約本已失去存在的意義。但美國和一些北約國家冷戰思維陰魂未散。美國奉行“東擴西進”政策,把北約邊界推進到俄羅斯的大門口﹔把“美日安保條約”的影響一步步推向中國周邊,近年來更是有點咄咄逼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些人沉不住氣了。有些專家學者認為,中國正在“被包圍”,處於“C”型甚至“O”型包圍圈,應該考慮“結盟”對抗,爭取主動。

問題是,現在時代不同了。美國繼續推進“結盟”,不得人心。中國順應時代和平與發展的訴求,主張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和構建和諧世界,首先就在道義上佔領了“制高點”,可以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和“新安全觀”的親和力,巧對美日等國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如果我們也開始搞“結盟”或者“准結盟”,同美日或北約“分庭抗禮”,那就勢必導致一場全球性、破壞性的“新冷戰”。這既不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也違背世界人民對新世紀的期盼。

當然,“不結盟”不等於不加深合作,也不是說中國同所有國家的關系性質都一樣,同所有國家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都一樣。拿中國同美國的關系來說,中國不贊成G2,主張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但近期來,美國對中國一直“兩面下注”。中國同俄羅斯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顯然與之不同,10多年來,已經全面深入發展,實際上已是冷戰后“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雙方都不主張結盟和不必要的對抗。“上海合作組織”雖然一致主張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但在反對“三股勢力”方面緊密合作、相互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結盟”的意義何在?中國應同誰“結盟”?誰又想與中國“結盟”?答案顯而易見。

中國缺乏“大外交戰略”?

新中國建立60多年來,中國外交雖然也走過一些彎路,但總體上說,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張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從反帝反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霸權主義和冷戰,到和平與發展、合作與共贏、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再到“新安全觀”、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構建和諧世界與和諧周邊,所有主張都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從“和平共處”到“和諧共處”是時代變遷量變進程的產物,是中國大外交“更上一層樓”了。

顯然,當今世界,有兩種“大外交”戰略在悄悄博弈:一個是美國要建立其價值觀基礎上的 “美國統治下的世界和平”﹔一個是中國要構建中國“和而不同”哲學思想基礎上的“和諧世界”。美國大外交的關鍵詞是“領導”和“決不做老二”﹔中國大外交的關鍵詞是 “平等伙伴關系”和“合作共贏”。這種博弈可能要長期存在,甚至要持續一個歷史時期。我們的時代究竟向什麼方向發展,新世紀和平與發展的前途能不能實現,中國對此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世界人民也將在實踐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