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王嵎生: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

王嵎生

2012年10月30日10:28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王嵎生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步伐加快,加之日本和幾個地區國家不斷鬧騰,中國外交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形勢決定任務,任務決定政策。任何國家的外交戰略(政策)都離不開它的社會屬性和基本價值觀。中國當然也不例外。目前,國內外學者都很關心和重視中國的外交戰略,說什麼的都有。比如“韜光養晦”戰略已經過時,現在“應該大有作為”﹔應該重新考慮是否仍要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需要重新評估“不結盟”政策的利弊,啟動“准結盟”或“半結盟”政策﹔中國外交“缺乏風骨”,“大國應該有大外交”等等。作為一己之見,筆者想就上述問題與有關專家進行探討。

“韜光養晦”是否已過時?

就經典意義上的“韜光養晦”來說,它是弱勢群體或個人圖謀霸業和最終擊敗敵人的“策略”,或曰“權宜之計”。在這方面,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例子最為成功。但小平同志提出“韜光養晦”的時代背景和中國的社會屬性已大不相同。外交部一直把它翻譯為 “to play lowprofile”(低調處理),意思是說,要謙虛謹慎,不要鋒芒畢露。而且,小平同志講這番話時,緊接著還特別提到要“永不稱霸”和應該“有所作為”。因此,絕不是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小平同志之所以告誡要“韜光養晦”,是因為中國太弱﹔現在中國的GDP已是“世界老二”了,豈能墨守成規,中國應該在世界上“大有作為”,該教訓人家的時候,就應該去“教訓”。這是很大的誤解。

“韜光養晦”是現代中國的長期戰略方針,是中國社會屬性決定的,也是中國構建“和諧世界”和“不稱霸”,以及“和而不同”與“平等伙伴關系”等一系列價值觀決定的,並非是一種策略。它同“有所作為”是辯証的統一。過分拘泥於“韜光養晦”,容易導致“無所作為”﹔過分強調要“大有作為”,甚至咄咄逼人,就可能影響乃至破壞中國外交大局。比較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增強韜光養晦意識,積極有所作為”。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特別是自己的周邊,應該也必須“積極有所作為”。但必須謹記三點:一是要“審時度勢”,充分評估可能性與可行性﹔二是要不忘“總體戰略”,以及時代的訴求﹔三是要注意政策和策略的運用,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所謂“上兵伐謀”。不斷嚷嚷要“大有作為”,盛氣凌人,動不動就想“教訓”人家,顯然是不可取的。

拿現在亞太地區形勢來說,美國正在加快戰略重心東移步伐﹔日本也“不甘心做老三”,企圖“借力”美國﹔菲律賓和越南也跟著鬧騰和造勢。顯然,它們就是想刺激和遏制中國,挑動對抗。面對這種形勢,有人主張“對著干”,教訓一下某某國家。如果那樣,可能正中奸計。但中國讓它們“失望”了。中國高度警惕和應對,“穩坐釣魚台”,一方面著力提高軍事實力,以防萬一,同時強調要顧全和平與發展大局,採取“以柔克剛”和“釜底抽薪”的方針。這並非示弱,而是新形勢下的“綿裡藏針”。有關方面都十分明白,中國主張構建“和諧周邊”,但有其不可侵犯的“紅線”,必要時會“先禮后兵”。美國現在是在虛張聲勢,后顧之憂多著呢。日本等幾個國家最多不過是挾洋自重。它們可以把太平洋的水攪渾,但掀不起大浪,成不了氣候。

“不干涉內政”還要不要?

“不干涉內政”是《聯合國憲章》核心原則之一,也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一大要素。它是弱小國家保護獨立和主權、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有力武器。中國政府一貫堅持和維護這一原則。有人說,過去我們國弱民窮,怕別人干涉內政﹔現在強大了,還怕什麼?該干涉時就要干涉,不必前怕狼后怕虎。這種想法不僅有違《聯合國憲章》精神,不符合我國的社會屬性要求的行為准則,也容易把中國置於強權政治國家的行列,並為敵對勢力利用。

幾年前,當美國媒體放出試探氣球宣傳“中美共治”(G2)時,據報道,我國有個別所謂權威人士私下說,可以考慮和嘗試。當時一些發展中國家反應十分強烈,說中國過去同它們站在一起,現在要與美國一起來“共治”它們了。所謂“共治”的“治”,實際上就含有“干涉內政”的意味。中國政府理所當然地拒絕了。

冷戰結束后,美國圖謀建立 “美國統治下的世界和平”,強力推行它價值觀旗號下“保護的責任”,宣傳“不干涉內政原則過時論”,提出“人權高於主權”,主張所謂“人道主義干預”,實行“新干涉主義”。上世紀末,美國和北約發動的科索沃戰爭就是典型的例子。新世紀頭十年,它在中亞等不少地方搞的“顏色革命”也是例証(雖然很少成功)。利比亞戰爭也很有代表性,名曰“保護平民”,“反對濫殺無辜”,實際上它們在利比亞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現在,美國又想在敘利亞故伎重演。它們打著“保護平民”的旗號,企圖再次推行“新干涉主義”和“政權更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使用否決權,在安理會對涉及干涉內政的決議投反對票,是中國維護《聯合國憲章》原則的表現,這也是中國在新形勢下的“積極有所作為”。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