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別總拿公平說事

2011年11月29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每次氣候變化大會,媒體都會一廂情願地高聲呼喊:“請珍惜最后一次機會”。但似乎這樣的機會永遠不是最后一次。在關鍵時刻,政客們總會把大會辦成了一場“勝利的大會”,盡管其中有許許多的曲折。

  不可否認,氣候變化大會早已成為一種“政治化”的武器,用來向新興經濟體進行攻擊。因為誰都知道,新興經濟體目前正處在發展時期,發展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不足。

  “公平”總會被某些國家拿來說事,因為站在這樣的道德制高點,他們才能掩飾自己曾經的過失。 

  在發達國家看來,“所有主要排放國”確定減排指標才算“公平”,否則自己就有不承擔指標的理由。然而這種“公平”不僅掩蓋了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的累積排放的歷史責任,也無視不同國家、不同發展階段懸殊的人均排放,對於發展中國家是最大的“不公平”。

  在這種“公平”思想的指導下,不難發現各國的利益考量。減排指標事關各國增長速度、生活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淘汰某些產業,也需要投資,“綠色發展基金”更需要投入公共資金。無怪乎某些發達國家在資金問題上一再改口,甚至希望以商業投資“充數”。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氣候並不遵循人類的政治規律,而是“一視同仁”地狂虐各地,不管“發達”還是不發達。肆虐泰國幾個月的特大洪災使人們重新正視極端天氣。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州遭受5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也讓人心生畏懼。歐洲近半年時間遭遇干旱讓先進技術無用武之地……

  據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最近公布的一個數據,僅2011年前六個月,全球自然災難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2650億美元,超過2005年全年總和。

  再看看發達國家政治家們的做派。美國氣候特使托德·斯特恩近日甚至說,“《京都議定書》不在美國的談判桌上”,美國不會在德班就此問題與各方進行磋商。而日本、加拿大和俄羅斯也對第二承諾期堅決說“不”。

  由於受福島核事故的影響,德國立即關閉8座核電廠並逐步關閉另外9座核電廠,將使德國的氣候收支平衡很快惡化,因為預計由此產生的電力缺口至少部分要由石化能源發電廠去彌補。

  如果發達國家一方面要“公平”,另一方面卻如上述沒有誠意,隻會讓氣候大會無果而終,而無助於應對人類目前面對的危機。(子默)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29日   第 06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