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歐盟強征“碳稅”於法於理無據(市場觀察)

26國將共同抵制 尋求公正解決方案

2012年02月09日09:47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趙乃育作(中新社發)

  據報道,中國、美國、俄羅斯及印度等26個國家將於2月21日在莫斯科召開會議,共同商議應對歐盟航空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對策。以上各國均表示,歐盟單方面從2012年1月起開始向所有在歐盟境內起降的飛機強征碳稅的政策既不合理,也不合法。而歐盟方面態度依舊強硬,稱不會做出讓步,不會放棄向航空公司征收碳稅,所有在歐盟運營的航空公司必須遵守該法律。歐盟強征航空碳稅是否合理合法?我們應當如何應對?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上升到貿易戰概率小

  根據國務院授權,中國民用航空局於近日向各航空公司發出指令,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禁止各運輸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對此,歐盟官員堅稱,中國各航空公司必須支付碳排放稅。

  而中航協負責人日前表示,既然中方已在政府層面發出聲明,中航協、中國航企將堅持一貫立場,抗稅到底。多家中國航企也承諾,不會繳納碳稅。

  “不參加歐盟碳市場交易,不向歐盟管理成員國提交監測計劃,不與歐盟談判優惠條件。”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副秘書長柴海波稱,中航協要求中國航企採取“三不”政策。

  對於會否爆發貿易戰的擔憂,有關專家表示,有關碳稅的爭端在加劇,但上升到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在目前歐洲需要錢的情況下。

  對發展中國家更不公平

  其實,歐盟強征航空碳稅已經違反了相關國際法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段進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首先,歐盟的做法違反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關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的帶有區別責任的原則。歐盟單方面征收碳稅不公平,尤其是按照過往的排放量分配免費的排放配額,對發展中國家更不公平。由於歐盟在低碳技術領域佔據世界領先地位,況且其航空公司原來飛的航線比較多,排放的廢氣也比較多,免費的碳排配額就越多,而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起步晚,原來飛的少,排放也少,得到的免費配額就很少,這對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航企顯然帶有不合理性。其次,歐盟有關規定也違反了1944年芝加哥公約關於主權原則、領空限制和非歧視原則以及禁止對燃油征收稅收等規定。再次,歐盟征收的碳稅實際上是‘碳壁壘’,以‘減排’為名來阻止其它國家進入它的市場,來保護它的企業,這也不符合WTO的原則。”

  業內人士還認為,強征航空碳稅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中航協秘書長魏振中表示,歐盟的這一違法減排措施,將為航空公司增加額外的、對減少航空排放沒有幫助的成本,減少航空公司用於降低碳排放量新技術的資金,這是航空公司所無法接受的。此外,這也不是直接的減排手段,沒有對節能減排產生直接的效果,對於真正促進全球的節能減排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它只是強加給航空公司的財務負擔。

  用市場和法律手段解決

  業內專家認為,不能隻停留在一味地表示反對上,當務之急是要拿出一個妥善的處理辦法來。由於實際支付“買路錢”2013年才真正開始,中國民航仍有時間想出妥善處理辦法,或推出相關的反制措施,或通過協商推遲、減少航空碳稅的收取。

  中國航空法律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張起淮建議,中國企業應以歐盟違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規定為訴由起訴歐盟。

  中國科學院戰略問題咨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也認為,在國際經濟利益沖突中,通過市場或者法律的手段,避免直接對企業的行政干預,應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優先途徑。

  段進東認為,面對挑戰,首先,近期內中國主要航空公司及其管理部門發揮主動性,積極准備好相關法律訴訟,在訴訟期間歐盟是不能對中國航空公司征收碳稅的,為我國的其他努力爭取時間﹔第二,中國政府應該開展廣泛的外交,既與歐盟主管機構開展對話談判,又聯合各國共同抵制歐盟的航空碳稅規定﹔第三,中國應加快調研,出台具有針對性的中國航空碳排放標准和碳交易規則,在國際民航組織的協調下爭取達成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從長遠看,航空碳稅的實施勢在必然。中國航空企業應以此為契機,加強研發,加快技術進步,減少碳排放。

  業內人士認為,在碳排放問題上,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性解決方案,而不是歐盟單邊碳排放交易機制。從長遠看,構建全球統一的國際航空減排交易機制將成為必由之路。(本報記者 梁 杰)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