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新京報:農民增收,“漲糧價”並非上策

2012年03月05日11:06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解決所謂“三農”問題,還是要堅持市場化改革,並借助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讓農民變為專業農戶。
 
全國政協委員、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日提出,“政府要以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然后以平價出售糧食。這樣既保証國家糧食安全和價格的平穩,又大大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收入。”(3月3日新華網)
 
以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的辦法來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筆者以為這種意見值得商榷。農產品價格當然對農民收入有影響,但農民收入增長需要靠勞動生產率提高來實現,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要靠農業現代化。
 
從長期的專業化發展趨勢看,農民收入將隻計算以農業為主業的真正農戶的收入。考慮農民收入增長這樣一個長期問題,就主要應分析農戶的家庭經營收入,而且是與農業有關的家庭經營收入。
 
如果做一般性調查,就會發現農民的單個工作日報酬其實並不低,但因為大部分農戶每年的實際工作日很少,他們每年的總收入也就很少。在我國糧食主產區,如果一戶農民種8畝大田作物,實際工作日大約是60個,按這幾年的各種條件,大約會得到純收入6000元,折算成日工資是100元。如果家裡有4口人,每年人均收入1500元,自然是很窮的。
 
但如果農戶不是種8畝大田,而是100畝,情況就不同了。通過城市化,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農村土地通過流轉,集中到專業農戶手裡,專業農戶通過採用現代化手段,形成規模經營,這個目標就可實現。農民收入增長就要靠這個辦法。
 
僅靠農產品漲價來提高農民收入很有局限性。第一,農產品價格受國際競爭影響很大,我們的價格漲起來了,國際上別人的成本低、價格低,農產品加工企業就不採購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價格也漲不了。
 
第二,財政受不了。現在的支農資金如果算大口徑,已經佔到農業增加值約25%以上了。
 
第三,從國民福利水平提高來說,一個國家國民的吃飯綜合成本應該不斷地有所降低才好﹔價格下不來,吃飯成本就高,建立一個創新型國家就是空話。創新通常發生在吃飯成本低的國家。
 
第四,換個思路,由政府高價購糧,低價補貼消費者行不行?當然更不行。這樣做意味著國家要大規模介入農產品流通,甚至要恢復計劃經濟體制,后果將不僅導致效率降低,還會帶來不公平,因為窮人和富人一起補,窮人相對吃虧。
 
第五,如果一味漲價,農民在其有效工作日低於城裡人有效工作日的情況下就富裕起來,其實也是另一種不公平。
 
解決所謂“三農”問題,還是要堅持市場化改革,並借助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讓農民變為專業農戶。
 
□黨國英(學者)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