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美媒:讓中國人接手掌管世界銀行吧

2012年03月23日15:13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3月19日文章,原題:讓中國成為世界銀行的面孔 最近,佐利克宣布他不尋求連任世行行長。消息一出,多個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接連發表聲明,譴責美國壟斷該職位60多年。同時,中國人主動表示希望對誰繼任擁有發言權。知情人士預測美國人仍會贏得這個職位,而中國無非是想顯示自己對此有否決權。這就太糟糕了,因為不少理由說明,為什麼華盛頓應將掌管世行的擔子交給北京。

  迫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佐利克在擔任小布什政府副國務卿時提出這個詞,用以描述美國政府希望中國在全球發揮領導作用。華盛頓若想中國充當這種角色,那就有必要拉攏中國坐上具有真正責任的位子。世行是一個絕佳選擇。

  中國的“免費搭車”行為會暴露於天下。多年來,中美一直維系著一種心照不宣和有限責任的戰略伙伴關系,即美國充當警察,而中國人默默供應大量“重建”外資。美國在伊拉克打仗,接著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到那裡拿下大訂單,此類例子不勝枚舉。讓中國代表世行將使這種戰略關系更加公開化。

  提升美國所主導的世行的重要性。如今新興市場佔據全球經濟超過半壁江山,對於以前依賴世行的國家來說,新興國家自然充當了投資和貿易“連接器”,而中國是領頭羊。中國現在向發展中國家的貸款超過世行。既然發展基金如今是從東到南或從南到南流向的,而從西到南只是徒有虛名,為何不結束這種狀況,回歸事實呢?

  中國推動的南南貿易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增長引擎。繼亞洲之后,非洲和南美近年經歷了最快的發展。中國對初級產品的旺盛需求是首要原因。這種結構性現實本身就意味著中國應掌管世行,以前美國長期佔據這個職位正是基於相同原因。

  中國經濟減速將是全球經濟最大挑戰。中國必須在生產鏈上攀升,將低端制造業轉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若要使“底層10億人”的經濟真正融入全球供應鏈,中國應是新貿易和投資結構的主要設計者。這就意味著中國應得到適當的領導地位,比如在備受矚目的世行。隻要西方不放棄對IMF的掌控,就應推動中國領導世行。▲(作者托馬斯-巴尼特,汪析譯)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