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一分錢不敢用何如一分錢不敢貪

2012年05月17日10:59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具有天然免疫力的“聖人”畢竟是少數,僅以教育式的他律、自省式的自律,難以讓廉潔成為大多數公權者的行為准則。
 
5月15日,茂名人大原副主任朱育英涉嫌受賄行賄受審。據悉,朱育英先后收受了當地57名干部共計人民幣1238萬多元、360萬港元、20萬美元,檢方指其受賄物品包括挖掘機。朱育英稱,收了這麼多錢后,一分錢都沒敢用。
 
1700多萬,多乎哉,不多也。在貪官紛紛成為“億元俱樂部”成員的情勢下,1700多萬恐怕連“大貪官”也稱不上。朱育英貪腐“亮點”在於,他在“一分錢都不敢用”的同時,連龐然大物挖掘機都照收不誤。時下,賄賂“轉型”,轉入“雅賄”與“期權”時代,赤裸裸的權錢交易已經過時,朱育英似乎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對沉甸甸的“硬通貨”有偏好。
 
“一分錢都不敢用”隱喻他對權錢交易、收受賄賂是何種性質的行為以及行為的風險有著清醒的認識,並時刻准備“贖罪”,一旦事發,全額退贓,減輕罪行,獲得輕判。既然如此,他為啥好像“病已上身”,最多一次收百萬賄款,連笨重的挖掘機也一樣“笑納”?看似不可思議,實是人性貪婪與監督失靈使然。
 
據說非洲有一個抓猴子的方法:把果子放在樹洞裡,樹洞剛好能讓猴子把手伸進去,但是猴子拿到果實之后就沒辦法把手拔出來,獵人輕易地就能把貪心的猴子抓住。猴子若此,人何嘗不是?貪婪是人性的弱點,自古皆然,中外如一。你承認,或者不承認,它都擺在那裡。在形形色色的利益、欲望面前,具有天然免疫力的“聖人”畢竟是少數,僅以教育式的他律、自省式的自律,難以讓廉潔成為大多數公權者的行為准則。
 
當利益輸送呈現“鏈條效應”,賣官鬻爵成為潛規則,處於鏈條中端的無疑就是“二傳手”。他一方面是“大魚”眼中的“小魚”,成為別人盤中那道小菜﹔另一方面,他又要不斷吞食“蝦米”,以攫取足夠的“營養”。社會曾廣泛流傳某位官員在接受調查期間大放厥詞,“真讓我交代,我能交代3天3夜,把××官場翻個底朝天!”這些話也許有夸張成分,但絕非誑語。如果不是買官賣官在當地蔚然成風,茂名也不可能有200多干部同時跌入“羅蔭國案”的漩渦。朱育英亦然,他在大肆收受下層官員賄賂的同時,也向羅蔭國“進貢”,以謀取茂名市人大副主任一職……
 
反腐議題討論到今天,已經不再是技術層面的“方法論”——用什麼招數對付腐敗。社會貪腐成風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都十分清楚,溫家寶總理在今年3月召開的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提到,“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政權的性質就可能改變,就會‘人亡政息’”,堪稱警世良言。
 
然而,對一些基層官員而言,利劍出鞘,難免傷及自身,一旦革命革到了自己頭上,許多人立馬就成了“口頭革命家”,口惠而實不至,非不能至,不願至。反腐之難難於上青天,難在利益關系調整。隨著社會階層分化、固化,公共政策制定者的階層也得到較大提升,有的進入既得利益集團行列。這一變化的現實困境在於,當公共政策制定者對調整社會利益關系、改變利益格局的公共政策投鼠忌器,公共政策出台就會出現“遲滯效應”,哪怕是一些被理論、實踐雙証實的反腐高招也不例外,一如官員財產申報制。
 
政府職能歸位要“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氣”。反腐敗更是如此,需要刮骨療毒、壯士解腕的勇氣,讓“一分錢不敢貪”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