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呼喚作家公信力

耿銀平 

2012年05月23日10:0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日前多家媒體報道,“CCTV足球寶貝、中國第一足球寶貝,最美奧運志願者、體育娛樂主持人”劉聞雯稱,去年12月份加入了湖北省作協,她參加電視節目時將李白詩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下句接成“一江春水向東流”備受爭議。隨后劉聞雯的粗口回應,更令廣大網友瞠目結舌、大跌眼鏡。

作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文學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它不僅是一個群眾組織,更是栽培作家和傳達文化精神的一個文化群體﹔不僅是文化紐帶,更要借助其書香清韻的社會內涵,給更多群眾送去文化敬畏感、文化使命感。成為提高群眾文化素養、繁榮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推手。所以,有關加入中國和地方作協的程序、以及日常管理,應該有一個嚴謹的文化底線。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中學課本的背誦篇目、文學常識。我們當然不能說,作家一定要知道這句詩歌,如果連這個名句都不知道,這位作家的文化積澱和文學常識,真的高不到哪裡去!一般群眾可以不知道這個常識,省級作協會員如果也不知道,群眾說你“文化貧瘠”,“給作家丟臉”,你確實“無話可說”。

“爆出粗口”就更經不起推敲了。表面看是一種人格自大,內在卻有點無知無畏、彪悍粗魯。不知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一種“文化粗淺”,“爆出粗口”可就是不折不扣的“道德粗淺”了。這樣的“省級作家”,對於作協的公共形象、文化影響力、社會公信力,還是會帶來無形損傷和污染,對作家庄嚴的社會名號,構成了一種“輕瀆”。

據了解,湖北作協的入會條件是“本人申請,兩位省級會員推薦,在公開出版或是在省市報刊上公開發表20萬字的文學作品。”看似非常苛刻,卻經不起推敲。公開發表作品20萬字,當然不容易做到,而公開出版圖書,是不難的。目前的出版行情是,隻要購買一個書號,作品經過修改后,就可以出版了。作協僅僅看重“公開出版”、“量”的達標,對作品水平、文化素養缺乏必要的考察,這種門檻還是有點隨便!更有明星、公眾人物因為出版了所謂的專著,都被冠上“作家”的頭銜。

我們並不是要求所有作家一定要博覽群書、儼如君子、“著作等身”,但在職業范圍內,承擔最起碼的職業操守、具備高於常人的思想文化底蘊,卻不算為過。否則,污染社會文化是小事,還會受到作家們的尖銳聲討。如前幾年,有作家,比如余開偉、黃鶴逸退出湖南作協並發表聲明:“鑒於湖南作家協會這些年來逐漸蛻變成極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宗派主義和謀取名利的工具。經過慎重考慮,為了保持作家應有的尊嚴,我決定退出湖南作家協會”。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作協在市場化進程中的急功近利的“角色蛻變”,熱衷於娛樂化和浮躁炒作,或者說作家也成了某些人粉飾文化、沽名釣譽的道具和工具,確實引起了業內人士和社會反感。

作協不是誰都能隨便加入的。第一,作協要注重入會者的動機考察,淘汰投機者。巴金說:“作家不是一種資格,不是一種地位,不是一種官銜。”夏洛蒂·勃朗特說:“作家的第一職責是忠實於真實和自然,第二職責是勤勤懇懇地鑽研藝術。”入會者如果僅僅是為了“撈取虛名”,作協應該有拒絕的勇氣﹔第二,正如著名作家張一一所言,“作家”的准確定義應是“以寫作為主要職業和主要收入來源的有一定文學成就的人”,而不是隨便出本書就是作家了,應保持作家的形象力和美譽度。第三,作協要建立流動性、淘汰型的管理機制,能“進”,還要能“出”,及時淘汰不合格者。讓作協保持必要的淘汰動力,讓作家充滿飽滿旺盛的自我純潔動力。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