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眼界決定上升空間

梅新育

2012年06月23日07:5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航天是否與民生無關?面對這個本來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詳盡的事實與數據已經足以說明一切。然而,何止航天,舉凡奧運、亞運、世博會、高鐵、跨海大橋……近年來,但凡耗資較大、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總會招來許多非議,面子工程、耗資巨大影響民生之類,某些關於這些項目耗資驚人的謠言也流傳甚廣。
 
其實,中國公共財政中直接的民生項目支出已經不低,且增長甚快。2011年,中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6367.5億元,佔當年GDP(471563.7億元)的1.35%﹔教育支出16116.1億元,佔GDP的3.4%﹔住房保障支出從2009年的725.97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3822億元,兩年翻了兩番還多﹔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從2004年的1524.50億元上升至2011年的11143.9億元……這些項目與民生直接相關。
 
而且,這些大項目中相當大一部分用於交通、能源、電信等基礎設施,這些也正是民生和經濟發展所必需。隻需回顧當年基礎設施“瓶頸”給我國國民生活和經濟活動帶來的無盡煩惱,再看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國民在酷暑之中不得不接受電力短缺的煎熬,以及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滯后如何令本來有意的投資者望而卻步,就不難明白基礎設施何其重要了。依靠多年來持續的大規模投入,我們才得以擺脫基礎設施落后狀態,擁有了在發展中國家中遙遙領先、不少方面堪與發達國家比肩甚至猶有過之的基礎設施。仍在持續增長的基礎設施需求,又時刻鞭策我們繼續保持足夠的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更重要的是,這些大項目對於提升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利益分配格局、實現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如果你不甘心永遠接受“八億條褲子換一架飛機”的貿易格局,抱怨眾多中國電子廠商都是在為蘋果“打工”,不甘心安居“技術引進—落后—再引進”的惡性循環……那麼,就請你不要抱怨這些大項目,因為隻有自主研發的重大技術成就,才能夠幫助中國擺脫上述困境。
 
如果你抱怨中國缺少世界名牌,抱怨太多的“中國制造”空有精湛工藝質量卻賣不出好價錢,那麼,就請你不要抱怨奧運、亞運、世博會和神九飛天,因為正是這些,正在潛移默化地重塑“中國制造”的國家品牌形象,讓“中國制造”在國內外消費者頭腦中擺脫價廉物劣的先入為主之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界決定上升空間,“民生”旗號絕不是鼠目寸光的理由。
 
民生確實是我們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但離開產業發展去奢談什麼“民生”隻不過是十足的廢話。因為最大的民生不是施舍,而是為國民創造體面收入、就業機會,是激發國民潛藏的才智和干勁。而隻有發展先進制造業及相關服務業,並佔據世界前沿,我們的國民才有可能贏得可持續的體面收入和就業機會。
 
時至今日,中國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條件已經今非昔比,中國經濟社會更上層樓的希望很大,因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所帶來的更好宏觀經濟穩定性,大國市場所造就的舉世無雙的規模效益,身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工業門類國家所擁有的獨一無二范圍經濟,大國之中最為穩健的財政狀況……所有這一切,都大大增強了中國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勝出的把握,我們不應該在非理性情緒的宣泄中“自廢武功”。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6月23日   第 05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