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遲到的道歉 遲來的正義

沈丁立 

2012年06月20日08:33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繼美國國會參議院去年10月6日通過議案為《排華法案》致歉后,美國國會眾議院今年6月18日通過決議,為這一法案正式致歉。

這是遲來的正義。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對在美華人的權益和華人進入美國予以苛刻限制甚至禁止,這在世界歷史上極為罕見,這是標榜人權的美國的莫大恥辱。而直到130年后的今天,世界才等到號稱最有人權國度,就此極不公正極損人權的法案的道歉。

19世紀初,在美華人數量寥寥。后因美國修建鐵路需要,才出現華工大量入美情形。對於華工,循中美兩國法律程序進入美國,尋求發展的願望合情合理合法﹔對於美國,當年西部開發也急需外來勞力。可以說,華人參加了一項互利的合作,然而為美國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貢獻的他們,卻在美國經濟不景氣時受到嚴重歧視,白人喊出了“不給華人一個工作機會”的口號,並最終通過了《排華法案》。長期以來,這個法案的陰影籠罩在華人頭上,揮之不去。

美國的立國原則是人人平等,久而久之已成美國的國家信念,也是今日美國在世界宣教的道義准則。然而,美妙的話語,往往需要身體力行,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真正尊重。

伴隨著人權天賦的美好理想,美國大地上的實際情形卻總難如人意。美國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之后,其所經營的非洲奴隸貿易非但未被遏制,反而隨著南方棉花種植的發展而風生水起。盡管黑奴此后終獲自由,但美國卻在付出一個總統的生命代價后,現實生活中仍充斥著種族歧視乃至隔離,這就是40多年前馬丁·路德·金以及其他人權活動家吶喊種族平等的根本原因。

今日,華人精英不斷涌現,中國力量日益強大,這是美國就《排華法案》道歉的另一背景。與此同時,我們明白,就這一法案道歉並不意味著歧視的完全消除,而要消除“隱形歧視”,做到對華裔以及其他少數族裔的完全尊重,需要不短的過程。

美國的人權發展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曲折裡程。而今,如何妥善對待本國內部各族群各階層的平等訴求,仍是爭執不休的話題。如何平等對待世界各國各地區關於發展與安全的正當利益,更是時刻考驗著美國政府的普世平等觀。這些方面,美國仍有很大進步空間,需要繼續反省。

最近20年,美國做出了一系列懺悔。1993年,美國國會就百年前並吞夏威夷表示道歉。2008年,美國眾院通過了要求國會就奴隸制和種族隔離制度等歷史問題向黑人道歉的提案。去年和今年,美國國會兩院分別就《排華法案》道歉。

在前行道路上犯過許多錯誤,而今美國開始慢慢糾錯,人們希望美國吸取教訓,在處理本國族群關系與國際事務的過程中,真正尊重他者,把未來的道路走好。

(作者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