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求職節目誤解海歸 英媒:應全面思考求職環境 

2012年06月12日15: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英倫網報道,最近,中國省級衛視一檔求職真人秀節目《非你莫屬》“火了”,犀利主持人說哭海歸女、說暈海歸男、Boss錯誤解讀海歸學歷,網絡上40萬觀眾聯名抵制收視。

在英國的各大留學論壇上,有不少留英同學加入了聲討主持人、Boss團和節目組的行列。

這些同學大多認為留學生群體處在國內求職的風口浪尖,在嚴苛要求的同時,Boss團和主持人應該對海外學制、海歸群體有基本的了解。

而海歸,這個承載著東西方文化融合和碰撞的混合群體,在投身復雜職場之前,是否也該對自身素質、對求職環境,進行全面的思考?

爭議節目回放

今年一月的一期《非你莫屬》中,80后新西蘭海歸女劉俐俐,與主持人及現場Boss團成員舌戰20分 鐘,問答中劉俐俐提到鮮為人知的莎士比亞“英雄雙行體”以及把“祖國”稱為“中國”的表現,引起了Boss團和主持人的不滿,進而稱其“可能在新西蘭很難 融入當地環境”、“有攻擊性”等。最終求職失敗,劉俐俐強忍淚水離場。

另一期引起極大爭議的節目是近期自稱留學法國10年、並獲得三個文憑的海歸男郭杰。節目中,郭杰在專業知識考查環節回答漏洞百出。被質疑學歷造假后,郭杰突然暈倒在地。而節目中的Boss團成員、留法多年的文頤,則被觀眾質疑,根本搞不清楚法國學位的基本知識。

加深了解

近年來,隨著中國赴海外留學大軍的不斷壯大,海歸求職甚至被歸類為群體行為而受到多方關注。

從電視節目的角度出發,最看重的或許是提升《非你莫屬》的關注度和收視率,本著這個目的,具有一定的娛樂性本也無可厚非。

與節目求職者同樣具有留學身份的同學們卻別有滋味在心頭。希望國內的企業和Boss們能夠對國際學制有基本的了解,以免出現節目中Boss團成員連文憑都解讀不清的情況出現。

英國大學的本科、碩士學位學制較短。普通專業,本科學位學制三年,碩士學位學制隻有一年,甚至還有不到一年的短期學位。以比較短的學制,培養符合國際標准的人才,是英國高等教育的最大特點。

由於學制的差異,留英同學在國內的職場遭到質疑,已經不是新鮮事。

學制短並不意味著含金量低,其實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即使在休假期間,學校都會布置各種專業書籍要求學生必須閱讀。

同時每個學期都會有大小多個論文和多門考試需要完成,考試和論文都不能耽誤,還要完成結業考試和畢業論文才能順利畢業。

這樣的課程安排提供的是短時間但高強度的學習。學期結束時學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還有合理安排時間的生活能力和適應高強度學習的適應能力。

這其中的含金量有多大,隻有具有留英經歷的同學才能夠體會。

應對自如

隻討論國內職場對海歸的看法或許有失公允,似乎也有矯情的嫌疑。且不說節目中的求職者和Boss團是否能夠充分代表這兩個群體的普遍看法。

從節目中我們至少可以總結出一些能夠在留學生活以及海歸在今后求職道路上需要注意的問題。

良好的心態總是成就職場生涯的基礎。一些海歸同學在結束多年留學回國后,產生各種不適應,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這種不適多半是心理原因,認為自己具有留學背景就是業界精英,帶著這樣的想法,在職場上很難做到與人公平競爭。

再有,職場中屢屢遭受質疑的是海歸的語言問題,例如,在英國讀了3年本科,說出的英文還屢犯簡單的語法錯誤,即使Boss團再不刁鑽,也肯定無法容忍如此英文水平。

有了良好的語言基礎,才有與主流社會、主流文化的良好溝通。在溝通中還能學到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這樣的收獲是留學課堂上學不到精髓。

如上種種,聲討別人的時候,不妨停一下,先擦亮眼睛審視一下自己……(陳希)

(責任編輯:趙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