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別老讓“國際板”忽悠股市

何維達 

2012年06月12日10:29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吸引境外優質企業來華上市的股市國際板,是市場發展的一個必然現象。但是,何時推出?以什麼方式推出?卻是不確定的、模糊的。正因為中國証監會總是拿不准或表態模棱兩可,導致境內外機構經常借機發揮,不斷做空中國A股,讓廣大股民深受其害。

從道理上來講,推出國際板是大勢所趨,是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需要,也是A股走向國際化的需要。中國証監會官員2010年初就在不同場合提出要推出國際板,並且說各種條件已經成熟。但是,時間已經過去兩年多了,至今沒有一個確定的時間,何時推出國際板仍然是模棱兩可。須知,不確定性是最大的風險。

這種模棱兩可對中國股市健康發展是很不利的,對股民也是很不負責的。如果國際板總是千呼萬喚不出來,總是說沒有確定的時間表,那麼會帶來三個嚴重的后果:

后果之一,給境內外投機資金大肆做空中國股市的機會。每當中國股市處於艱難時機,機構投機者總是要制造謠言說狼來了,嚇得股民不斷斬倉割肉,然后管理部門再出來辟謠,給人的感覺好像是聯手劫財。如果能夠明確時間表,大家已經有明確預期,就不可能給機構投機者以太多的機會,也可以適當減少做空的幾率。

后果之二,使股民心中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做空預期將愈演愈烈。這樣的話,一方面中國股市融資的功能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會讓流動性資金轉移到對房地產、大宗商品、奢侈品甚至生活必需品的炒作,通貨膨脹難以控制下來。

后果之三,讓廣大股民和機構投資者(包括社保資金在內的托市資金)承受更大的損失,而使一部分境外資金乘機抄底得到大量好處。

因此,筆者強烈建議監管部門應該給國際板一個說法,特別是明確國際板推出的大體時間,比如說2012年12月。這樣的話,大家對不確定性已經有預期,就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風險。筆者建議証券監管部門,振興A股需要智慧和膽魄,隻要主要的條件具備,就應該果斷行動﹔而且,必須盡量減少不確定性,少給機構投機者做空的機會。

(作者為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6月12日   第 05 版)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