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客戶理財7萬虧成3萬 質疑渣打騙中國老百姓錢

2012年06月01日14: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日訊(記者華青劍) 渣打銀行理財產品虧損事件不斷,近日又有“渣打苦主”跟記者訴苦水。北京的趙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2007年的時候,連合同都沒看見、風險提示也是銀行理財顧問幫著填寫的情況下就買了渣打銀行的一款理財產品,當初花7萬多元買的理財產品結果到了今年僅剩下3萬多元,虧了4萬多元。

“渣打銀行2011年在中國內地的營業收入就達8億美元,為啥他賺錢,我們客戶賠錢?我懷疑他們在暗箱操作,騙我們中國老百姓的錢,他的產品設計就有問題。”趙女士激動地告訴記者。她表示,接下來還會再去找渣打銀行理論一番。

渣打銀行向中國經濟網表示,2007年末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導致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市場普遍下跌,各地金融機構和銀行的理財產品表現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負面影響。渣打在同個時期在中國銷售的某些理財產品也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夸大預期收益率 理財顧問五年頻更換

據趙女士介紹,她2007年在渣打銀行先后買了兩款理財產品,一款是保本的,一款是不保本的。“當時是通過熟人介紹,再加上覺得渣打銀行是外資銀行,理財能力肯定沒有問題,才選擇在該行購買理財產品。”趙女士表示。

“在理財顧問推薦產品時,把預期收益率夸的是天花亂墜,而且還胸有成竹的表示,除非全球金融大崩盤的時候理財產品才會虧損,否則肯定賺。”趙女士回憶,在這幾年,理財顧問已經更換了好幾個,當初介紹產品的那個理財顧問已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被渣打銀行開除了。

然而,當初買的保本的那款理財產品,一年半以后到期,趙女士一分錢都沒有賺,隻拿回了本金。不保本的那款產品是當初趙女士花了1萬美金買的,是一款名為“3年QDII0704C聚通天下”的理財產品。趙女士到今年才得以無奈贖回,虧了4萬多人民幣。

記者就理財顧問一事採訪渣打銀行的時候,渣打銀行表示,趙女士提到的理財顧問被銀行開除並不屬實。經查証,該員工為自動離職,屬於銀行正常的人員流動。

沒讓看合同、風險提示是“代筆”、遲到的信息單

理財顧問夸大了預期收益率讓趙女士很氣憤,更讓趙女士氣憤的是,手裡沒有合同,風險提示也是“代筆”,產品運行的信息單總是晚給一個月。

由於是熟人介紹,當時沒有讓看合同,因此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也就沒有現場簽合同。趙女士也問過渣打銀行的人員,為什麼買理財產品隻有一份合同,而客戶手中沒有合同?渣打給的回應是就隻有一份合同,國外就是這樣操作的。

趙女士告訴記者,由於自己理財概念的單薄,當初在簽風險提示的時候也是渣打銀行“代筆”的。在風險提示單上當時自己隻簽了個名字,至於抄錄風險提示語句都是渣打銀行的人員事后給填寫的。

此外,上述的那款一款“3年QDII0704C聚通天下”的理財產品,本該2010年就到期,但是由於當時虧損較大,虧了66%,渣打銀行希望趙女士可以延期贖回,趙女士當時還是很相信渣打銀行,於是又續了兩年。不過趙女士一再強調,隻要漲上來就立刻通知她。然而,趙女士告訴記者,根本就沒有人通知她,收到的產品運作情況信息單也是“遲到”的。“4月份收到的單子,上面產品運作的信息還是2月底的呢。”趙女士表示,她也問過渣打,渣打告訴她是因為郵局的問題。可是趙女士發現根本不是郵局的問題,因為通過郵戳上很明顯就能看出投遞的日期。

渣打銀行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為確保客戶了解理財產品所包含的相關風險,該行合同文本明確提示客戶要親自抄錄該風險提示語句並在之后簽名欄簽字確認。但在個別調查中,渣打銀行發現有個別客戶經理在客戶的要求下代客戶抄錄該語錄並由客戶親自簽名確認該交易。“對此類情況,一經查實,渣打銀行將按照內部紀律懲處條例對客戶經理進行處罰。同時調查了解客戶要求客戶經理代為抄寫風險語句的具體原因,以及客戶對產品風險認知的實際情況,並按個案調查結果處理相關投訴。”渣打銀行稱。

呼吁“渣打苦主”一起維權

從目前看來,購買渣打銀行理財產品的受害者不在少數,雖然這些受害者虧損數額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謂——“渣打苦主”。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本網此前報道的宋文洲購買渣打銀行理財產品致使虧損6800萬元案,經過達三年多法院起訴,法院終審判決渣打銀行向宋支付5300萬理財損失賠償。此外,今年3月,宋文洲發現其渣打賬戶中理財產品剩下的450萬元余值無法取出,經過三次協商,宋文洲和渣打銀行達成和解。

北京的崔女士五年前計劃投資20萬元,被渣打客戶經理“變”成了76萬元,導致如今虧損41萬余元。而為了能討回公道,崔女士屢次與渣打銀行方面聯系,到頭隻換來了不理睬的態度。

在南京,投資者徐女士也有類似的遭遇。近200萬的渣打銀行誘人理財產品,贖回時卻虧損了近40萬元。讓她更為氣憤的是,5年投資其理財經理更換了4任,而渣打銀行從未通知其理財經理變更事宜,更未主動聯系向其解釋投資產品盈虧情況。

由於已經到渣打銀行投訴兩次未得到回復,趙女士表示,自己還會再去找。由於身單力薄,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聯合其他“渣打苦主”一起來維權。

渣打銀行表示尊重客戶與渣打所簽訂合同中所涉及的權益,理解受到這些產品影響的客戶的感受。“我們承諾並且已經在認真地聽取他們的反饋,積極地進行溝通,從而妥善地解決他們所反映的問題。”渣打銀行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