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謹防“人道干涉”釀更大人道災難

田文林 

2012年05月31日10:00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5月25日發生的敘利亞胡拉鎮屠殺平民事件,近些天加速發酵。29日,美英等8個西方國家宣布驅逐敘利亞外交官,法國等國則宣稱不排除未來對敘動武的可能性。

西方一直將“防止人道主義災難”作為干涉他國內政的慣用伎倆。胡拉事件無疑為西方借機干涉敘內政提供了絕佳借口。不難想象,未來西方對敘還會出台更為嚴厲的打壓措施,甚至不排除動武可能。

沒有真相,就沒有正義。當務之急是查清真相。在各方力量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下,衡量誰可能是幕后指使的簡單辦法,就是看發生這種事件客觀上對哪方更有利。

此前,敘政局正按照巴沙爾政府期待的方向推進,憲法公投、議會選舉,政治轉型全面啟動,而安南特使斡旋又為政治“軟著陸”提供了外部保障。此種情況下,敘政府顯然更願意維持現狀。胡拉事件發生時,正值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逐漸到位,安南到訪之際,在此敏感時刻,敘政府更沒必要刻意滋事,給國際社會提供把柄。從這一意義上說,敘政府嫌疑最小。

相反,倒是那些不希望敘政局穩定(尤其是不願意巴沙爾留職),可以從中渾水摸魚的勢力,制造這種事件的嫌疑更大些。

敘政府已承諾調查事件真相。真相明了之前,各方不應輕舉妄動。但部分西方國家在真相未明之時,急於將矛頭指向巴沙爾政府,並對其高舉外交大棒,這種做法隻能表明,胡拉事件正被迅速“政治化”,成為西方打壓敘政府的工具和借口。

這種將危機事件政治化的傾向十分危險。這種借某個國家內部危機進行的“人道主義干涉”,往往造成更大的或真正的人道主義災難。

一方面,西方國家發動武力干涉的依據,很多時候是模棱兩可的虛假事實。如,2003年西方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借口是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事后表明完全是子虛烏有。建立在模棱兩可、支離破碎真相基礎上的戰爭,隻會進一步踐踏國際道義。

另一方面,這種武力干涉往往會造成真正的人道主義災難。如,2011年北約對利比亞發動“人道主義干涉”戰爭前,利國內沖突造成的人員死亡不過數百人,但利比亞戰爭卻造成利比亞幾萬人死亡。

目前,在敘利亞已經出現了“人道主義干涉”導致更大人道主義災難的跡象——如果不是西方國家一直拉偏架,打壓巴沙爾政府,資助敘反對派,敘政局動蕩根本不會持續至今,也就不可能發生胡拉事件。從這個意義上說,西方國家才應對這起屠殺負責。

更危險的是,如果西方非要拿胡拉事件借題發揮,執意扳倒巴沙爾政府,隻會使敘國內各教派矛盾激化,引發遠比胡拉事件更慘烈的、真正的人道主義災難。這種前景西方未必看不到,如其明知故犯,隻能說明這種“人道主義干涉”的虛偽。

當前,胡拉事件已將敘再次推到風口浪尖。目前敘利亞面前有兩條道路,兩種前景:一種是敘各派從民族大義和民眾福祉出發,汲取教訓,堅定走政治和解道路,這是一種光明前景﹔另一種是各派加劇對抗,使政局動蕩加劇,乃至像利比亞那樣,與西方裡應外合強行推翻現政權,引發更大人道主義災難,這是一種黑暗前景。

鑒往知今,所有熱愛和平的政治力量都應該堅定信念,推動敘利亞政局“軟著陸”。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