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網友稱高考成本35年翻數萬倍 補課費營養費猛增

2012年06月08日09:4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高考!這不是“用圓珠筆填滿幾張試卷”這麼簡單的問題。

備考一年間,回顧與高考相關的有形或無形的“記憶”,我們發現,每一位考生,都悄然鐫刻著抹不去的高考成本。

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煩惱成本,開心成本……我們統稱為“高考成本”。回顧這些成本,我們發現:若以金錢換算,有的長在身體裡,如逐年攀升的高達兩萬元的營養費﹔若以時間成本換算,有的放棄玩耍和娛樂,每天復習時間超過14個小時……新京報記者申志民盧漫

經濟成本

一年補習下來花費近4萬

記賬人:邱先生  花費總數:近4萬元

賬本明細:一對一家教花費3萬余元  校外輔導班花費數千元

邱先生的女兒因為數學成績不大好,去年11月,邱先生為她專門找了一個數學老師,一對一補習。數學補習選在每周的周一和周二,晚上6點到8點,堅持了半年。邱先生說,孩子的數學成績“見到了成效”,但猛然陡增的教育開支,使不算富裕的一家人無法承受。

“補2個小時360元錢,補習完結賬,一分都不能少。”邱先生說,他是普通職員,愛人已經退休,倆人工資加起來一個月不到5000元,而為期半年的數學補習,讓他感覺經濟負擔明顯加重,“沒辦法,為了孩子的前途嘛”。還好,“孩子的奶奶給予了資助,不然真的無法度過‘高額補習難關’”。

此外,邱先生又為孩子報了為時半年的校外學習班,一禮拜一次,補習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課程,每次開銷100-200元。這又使他增加了數千元的開支。

整個高三下來,邱先生說,“孩子能夠體恤到父母掙錢的不易,學習也很努力。”

平常心對待正常支出

記賬人:李女士  花費總數:近3000元

賬本明細:輔導書花費:一千多元﹔參加保送、自主招生考試總花費:幾百元﹔高考期間住酒店費用:936元

李女士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相比高中頭兩年,李女士說,備考這年,沒有為孩子報校外補習班,也沒有買營養品,開銷並沒增加太多。

“主要是孩子省心。”李女士說,兒子學習成績一直不錯,這次高考志願報的是北大醫學部。初中時,兒子曾報過語文補習班,“上高中以后再沒補習過。”

孩子平日住校,隻有雙休日回家。李女士說,每次她都盡量在家做飯給孩子吃,但高三時,伙食方面與往常基本一樣,沒有刻意去加強營養。

李女士記得,一次和兒子一起看一條關於高考營養品的新聞,她問兒子是否需要吃點營養品補一補,沒想到兒子說:“你想干什麼?不過是一場考試嘛。”

身邊很多同事都為孩子報補習班,每個班都要花費上萬元,李女士認為,如果對高考的孩子給予過多的關注,反而會給他們更大的壓力,“其實用平常心對待就好。”

花了兩萬多元為孩子補營養

記賬人:郜先生  花費總數:2萬余元

賬本明細:1年  營養費:約2萬元  學習資料費:約1千元

“我是女兒的欽點大廚,沒有我做不了的美味”,為了改善女兒營養,從不下廚的考生家長郜先生悉心練習廚藝。

郜先生說,由於孩子的母親在河北工作,隻能由他負責照顧孩子學習和生活。

“孩子不大喜歡復習班,她認為在學校老師的輔助下,自我學習更起效果。”省去了一大筆學習班開支的郜先生,於是將錢花在了改善孩子的營養上。

從高三起,“早上給女兒打的豆漿裡面要加核桃仁,晚上根據女兒口味變著花樣做菜,紅燒排骨、可樂雞翅、五香豬蹄、魚……”郜先生說,一年來,看著女兒吃得香,他心裡倍兒高興。“營養跟得上,成績也會跟著向上躥。”

但提起工資,郜先生嘿嘿一笑,“我一個月也就2000多元工資,幾乎都搭在孩子的營養上了。但是,女兒成績好,這錢,花得值。”

鏈接

“(上世紀)70年代一本練習題,一碗綠豆湯,花費不到5毛錢﹔80年代買套好文具,花費10元﹔90年代買復習資料,喝碗雞湯,花費350元﹔‘00年代’請家教、租賓館,花費5000元﹔‘10年代’一對一補課、訂營養餐、租學區房花費四五萬元……”

網友稱高考成本35年翻數萬倍

據新華社電近日,網上一份高考“成本路線圖”傳火了。有網友算了一筆賬,從1977年以來的35年間,高考成本從最初的幾毛錢“漲”到了現在的萬元以上。

網友“天天逍遙”感嘆,數萬倍的增長,再這樣不計成本地折騰下去,還能折騰得起嗎?網友指出,從1977年至今,高考已從“一個人的戰斗”變成“全民戰爭”。

補課費、營養費成“推手”

雖然對所謂“高考成本”的計算口徑存在爭議,但家長們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卻是不爭的事實。

家住上海的毛惠珍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和2012年一家三代高考的見証者。她說,上世紀70年代,“不敢給家裡增加負擔,最多買兩本幾毛錢的二手復習書”。到上世紀80年代,女兒考大學,開銷就增加了,每個月給5元到10元的零花錢,還有麥乳精等營養品。

今年,毛惠珍的外孫女要高考,備考開銷更讓她唏噓不已,上一家知名培訓機構,雙休日4個小時,每小時190元。營養上,“頓頓無魚不歡,維生素、鈣片也要補,一個月開銷約3000元,算下來,外孫女高三共花了約5萬塊。”

別讓高考變成考家長

寧夏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牛學智說,物質投入的背后,家長遭受的“精神折磨”無法量化,“這不是在考學生,簡直是在考家長。”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夏學鑾則建議,一些培訓結構打著“高考保過”的旗號招生,很多是虛假宣傳,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治理。

(責任編輯:俊馳)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