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看馬英九如何應對“百日鐵律”

唐 荒

2012年05月30日09:0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馬英九就職典禮前,島內有民調顯示,其聲望下跌到低點。在該民調中,有受訪者批評馬欠缺施政魄力、忽視民意、沒有執政能力、不值得信任等,較高比率的受訪者表示對他繼續領導台灣沒有信心。 
 
接著又有某位前“立委”,在節目中攻擊小馬哥,他說:“馬英九表面上溫良恭儉讓,骨子裡卻是大奸大惡之徒!”
 
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到底馬先生這幾個月作了什麼令天怒人怨的事,竟然得到那麼低的民意支持度,還有名嘴對他的攻擊?
 
坊間的名嘴,為了引人注意,很多發言語不驚人死不休,不須証據先講幾句嚇人的話,如果惹出官司再道個歉了事。隔幾個月民眾開始淡忘了,便又信口開河、危言聳聽地說起其他事情來,他們的話聽聽就好。
 
這位指責小馬哥“大奸大惡”的名嘴,在節目上也拿不出什麼“奸、惡”的証據來。他隻舉了個例子:馬英九在政壇的人際關系相當差,過去在台北市長任內,與國民黨部分大老關系不佳。此人提出可以替馬英九當潤滑油,希望馬英九與他們共進早餐,消弭部分誤會。此提議被馬英九斷然拒絕,回答是:不需要。於是該名嘴認為,馬英九雖然給人“溫良恭儉讓”的印象,但熟悉他的人都曉得,他剛愎自用,以自我為中心,頑固到無法溝通。
 
然而隻憑這點事情,就可以指責人家是“大奸大惡”,也著實叫人費解。還有位名人,撰文批評馬英九是崇禎皇帝,也是舉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來,但毀人名譽的目的已達到。身為領導人,當然不能跟這些人一般見識,動輒提出什麼毀謗名譽的告訴,那就不用辦正事了。身居高位,要經得起風吹雨打嘛。
 
台灣的民意調查,被提升到言過其實、前所未有的高度。民調結果簡直成了現代聖旨,不少人對它膜拜而篤信不疑。很多政治人物的心跳速度,會隨著民調數字起伏,這種日子怎麼過?
 
閑在家中無事,我也接到過民調訪問的電話。問話者往往把受訪者當作統計採樣品,咄咄逼人問一系列問題,置入性地逼對方快快選擇答案,受訪者少廢話,不能提問,按照設計好的問卷做出選擇便是。這種問卷方式能反映出正確的民意嗎?然而大家都這麼做,在沒有更准確、更科學的民調方式之前,也別無選擇。
 
馬英九在最近的民調中得分偏低,已經有不少專家作了分析。有人指出,連任后的民調一定很差,第二任總是比第一任難做。關鍵時期在於第二任開始的頭一百天,這就是所謂的“百日鐵律”。主事者必須在這一百天內,集結所有力量,推動幾項重大政策,老百姓受惠之后,民意支持肯定會逐漸回來的。
 
西諺說:“往前走的人,必然會踩到別人的腳。”笑罵任由他人,擇善固執,要執行的政策必須要選在適當的時機雷厲風行之。這個適當的時機就是連任后的一百天內,不可猶豫。當然,在推動政策之前要經過深思熟慮,對這些政策有把握,它們一定能為人民帶來好處。
 
油電正醞釀著雙漲,已經啟動了一些其他物價的上漲,在這種氛圍之下,沒有幾個人會開心的。如果民調問卷上的問題,將即將來臨的物價普遍上升,和對主事者的滿意度連接在一起,這種民調結果不問便知,意義也不大。
 
台灣的電費每度約二元六角台幣,比30年前貴六角而已。國際能源價格上升很劇烈,電費調整的確有其必要。關鍵在於台當局如何把調整價格的來龍去脈,向民眾解釋清楚。絕大多數的台灣人知情達理,能夠接受合情合理的解釋。
 
不必在乎民調數字,小馬哥一定要在連任后一百天內得到高分。
 
(作者為台灣資深政論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5月30日   第 03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