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湖南桃江夸大洪澇災情 一夜估算出近億經濟損失

2012年05月23日15:47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湖南省桃江縣今年5月12日遭受洪澇災害,對於直接經濟損失,縣民政局的數字是1800萬元。而防汛辦向媒體提供的災情匯報材料卻說是8900萬元,被當地媒體發現暗含“水分”

倒塌房屋226間,損壞房屋52間,直接經濟損失8900萬元……

這是湖南省桃江縣今年5月12日遭受洪澇災害災情匯報材料中的一組數據,此匯報材料由桃江縣防汛辦向湖南省當地有關媒體提供。

然而,這份匯報材料如今卻備受質疑。因為有湖南媒體記者在之后的採訪中無意發現,這份災情報告描述的情況和當地實際受災情況大相徑庭。

“因為新聞單位要得急,所以這些數據都是在一夜中估算統計出來的。”面對質疑,當地官員作出了這樣的回應。

法治周末記者調查發現,雖然桃江縣是否虛報災情還未最后定論,但災情報告中出現大量的“水分”,背后暴露出的是少數基層單位借災套取資金的趨利心態和災情評估核查體系的不完善。

媒體發現虛報端倪

“如果自己不去核實一下,肯定會報道出一篇假新聞。”湖南某媒體記者張明(化名)不經意間成了一名打假記者。不過此次打假的對象不是假冒偽劣產品,而是虛假的災情報告。

5月12日,暴雨襲湘。地處湖南省中部偏北的桃江縣也遭遇了連續不斷的傾盆大雨。桃江出現今年首次超警戒水位洪峰,流量4040立方米/秒,水位呈持續上漲勢頭,該縣許多鄉鎮受災。

為及時了解各地的受災情況,湖南各大媒體都派出記者深入到各個受災地區了解情況,而張明就是其中之一。

5月13日,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奔波,張明從長沙趕到了益陽市桃江縣。桃江縣防汛辦主任劉衛紅接待了張明,並給張明提供了一份《桃江縣“512”防汛抗災情況匯報》。

這份匯報材料顯示,5月12日,突發的暴雨,使桃江縣受災嚴重。經初步統計,該縣武潭、馬跡塘、鸕?渡、三堂街、大栗港、乍埠等鄉鎮不同程度受災。洪水沖毀渠道105公裡、河堤74公裡、塘壩127處。倒塌房屋226間,損壞房屋52間,直接經濟損失8900萬元……

“桃江縣防汛辦提供的災情匯報材料把我嚇了一跳,沒想到受災這麼嚴重!”張明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災情,張明決定深入到受災嚴重鄉鎮進行採訪。劉衛紅當即建議他到鸕?渡、大栗港和馬跡塘等鄉鎮去看看。

“劉衛紅當時對我說,上述鄉鎮受災比較嚴重,倒塌了很多房屋,所以,我首先來到了鸕?渡鎮,沒想到卻有了意外發現。”張明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能不能找一戶房屋倒塌的現場,讓我拍個照片。”

“我們這裡沒有倒房啊!到哪裡去找?”

這是張明和鸕?渡鎮政府工作人員的一句對話。對於張明的到來,鸕?渡鎮政府深感意外。

在隨后對大栗港和馬跡塘等鄉鎮的實地採訪中,張明發現,這些在該縣防汛辦眼裡受災嚴重的鄉鎮,災情卻沒有他們描述的那麼嚴重。

細心的張明還發現,防汛辦匯報材料中所提到的當天的降水量也與桃江縣氣象局提供的降水量有出入,防汛辦有明顯抬高降水量的嫌疑。

“我當時就懷疑桃江縣防汛辦可能是在虛報災情,所以再次就災情情況向劉衛紅核實,可劉衛紅認為,這種上報情況和實際災情有出入也是正常現象。”張明說。

一夜估算出近億元經濟損失

那麼,5月12日,桃江縣汛情到底怎樣?法治周末記者在桃江縣進行調查。

“家門口5米寬的小溪,平常水不大,5月12日的一天大雨,溪水一下子上漲到了兩米多深。”桃江縣馬跡塘鎮百合村一王姓村民對記者說,那天降雨確實很大。

這位村民還透露,當天村委會還在廣播裡通知所有的村民注意防范暴雨,但該村一名肖姓女村民還是不小心跌落到湍急的溪水中溺水身亡了。

對於當天桃江縣的汛情,益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桃江縣上報的情況在益陽水務網上也發布了消息。5月13日,益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第22期《防汛抗旱簡報》對桃江縣5月12日汛情情況進行了描述。簡報顯示,受柘桃區間強降雨和柘溪水庫下泄的共同影響,5月12日20時07分,桃江出現今年首次超警戒水位洪峰,流量4040立方米/秒,水位呈持續上漲勢頭。

(責任編輯:俊馳、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