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網戰硝煙彌漫 我們如何應對

陳復生 

2012年06月06日09:57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5月28日,一種名為“火焰”的計算機病毒作為“超級網絡武器”,攻擊了伊朗等國的許多計算機。專家們稱,這是迄今為止最為強大的網絡炸彈,威力勝過2010年的網絡炸彈“震網”20倍。而“震網”當時破壞了伊朗核濃縮項目使用的離心機。

事實証明:網絡戰早已開打,不過是於今為烈罷了。

巧合的是,也就在5月28日這一天,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和陳復生基金在北京主辦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中國如何與世界合作保障網絡安全的問題。我們主辦這個會議,與各國專家交談,觸動很大,感慨萬千。

由於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網絡控制了國家從經濟到國防再到人民生活的所有領域。網絡運轉則國家運轉,網絡癱瘓則國家癱瘓。網絡戰,是比傳統的陸戰、海戰、空戰危害更嚴重的戰爭形態。

最有能力發動網絡戰的是發達國家。

全球90%的核心芯片為發達國家制造,全球13台互聯網根服務器設在美國。互聯網全球數據傳輸和處理量的80%在美國。美國網絡司令部已於2011年10月成立。據美國專家說,發達國家在10年前就擁有了網絡戰技術。美國擁有的網絡戰武器,遠比“火焰”更厲害。美國軍方承認,進攻性和防御性兩種網絡戰爭都在研究過程中。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美國前總統布什當政的2006年,就啟動了代號為“奧運會”的網絡攻擊戰,矛頭直指伊朗的核計劃進程。奧巴馬上任后下令加速這一計劃。6月3日,以色列軍方網站公開承認以色列國防軍利用網絡攻擊敵人。

中國不會發動網絡戰,中國不能不防網絡戰。

加快制定互聯網國家戰略是當務之急。對網絡戰的危害要有充分的認識和充分的重視。要增強“網絡主權”意識。“網絡主權”也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維護我國網絡主權不受侵犯,確保無形“網絡邊界”的安全。

建立健全中國的互聯網法律法規體系。在打擊網絡空間惡意破壞和應對網絡戰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加快我國互聯網技術的自主創新,加快網絡防護技術研究。我國的網絡技術還處在借鑒應用階段,網絡領域的核心技術對發達國家的依存度很高,這就使我國的網絡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我國應加大投入資金,集中人力智力財力,加快研發防病毒、防入侵和加密認証等網絡安全技術,從根本上提高應對網絡戰的能力。

推動和參與制定網絡安全國際法律體系。當今世界,還沒有一個為各國都接受的互聯網國際規則,互聯網世界是一片亂象。中國和各個發展中國家,應該積極倡導,在網絡世界,不分國家大小強弱,網絡科技水平高低,都在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緊密合作,盡快出台法律法規,維護網絡世界的秩序。

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一書中說:“世界已經離開了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擁有強權人的手裡,他們會使用手中掌握的網絡控制權、信息發布權,利用英語這種強大的文化語言優勢,達到暴力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少數國家利用網絡控制權,早就開始網絡戰,今后必將愈演愈烈。中國已是全球遭受網絡攻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增強網絡防御戰的能力,已是刻不容緩的重大戰略任務。

(作者為陳復生基金主席)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