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向西看——中國對外合作新亮點

萬季飛

2012年06月02日09:09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國對外合作向東看,也向西看。過去的30多年,中國東部沿海開放走在前面,中國與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東盟國家在經貿等領域的合作越來越成熟。
 
當前,擴大內陸開放、沿邊開放、向西開放,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亞歐大陸國家加強合作、擴大相互開放,成為中國的必然選擇。相應地,向西看,向西開放,正成為中國對外合作的新重點和新亮點。
 
幾天后,上海合作組織北京峰會將舉行,與會國主要為我國“沿邊”、“向西”國家。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中亞、中東歐、西歐國家的交往前所未有的緊密。特別是此前一個時期,中國領導人密集訪問俄羅斯、歐洲國家,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集體會晤。
 
中國向西開放面臨相當有利的條件。
 
首先,中國與俄羅斯、中亞、中東歐、西歐國家開展經貿合作具有良好歷史傳統。2000多年來,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絲綢之路”不斷延伸和拓展。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邊界問題得以合理解決,政治互信空前增強。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歐領導人峰會、中國與中東歐領導人會晤等機制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與相關國家共同利益不斷擴大。
 
其次,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當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日益加深,順應建設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要求,中國實行了全方位對外開放。
 
第三,俄羅斯、中亞、中東歐國家歷經政治經濟變革,局勢日趨穩定。這些國家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不僅有意與中國擴大經貿合作,而且具有較好的合作基礎。西歐國家正處於產業調整期,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廣闊的市場將為西歐國家產業轉移、對外開展技術合作提供可靠的支持。
 
此外,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及其影響的深化、長期化,抑制了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和市場擴大,俄羅斯、中亞、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遭受巨大沖擊,亟須走出低谷,與保持經濟強勁增長和擁有巨大市場容量的中國深化合作,是有利的選擇。
 
實踐表明,中國與俄羅斯、中亞、中東歐、西歐國家的經濟互補性很強,合作潛力巨大。這種合作建立在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基礎上,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對於亞歐各國乃至全世界也都是有利的,因而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能夠不斷深化。
 
當前,中國向西開放要突出務實性、全面性、多樣化。應著力提升貿易規模和層次,著力發展服務貿易、科技合作、能源合作,著力發展雙向投資。以服務貿易為例,應利用地緣優勢,在中國、俄羅斯、中亞、中東歐國家之間建立高效、便捷、順暢的物流系統,並發揮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且素質不斷提高的優勢,重點向俄羅斯、中亞國家提供勞務人員,加強勞務合作。
 
中國向西開放是一個長期戰略,需要重視制度安排和環境建設。如,針對亞歐大陸國家不同情況,應鼓勵國內各省區市有重點地開發俄羅斯、中亞、中東歐市場。還要大力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有力支持,以及積極開展對話協商等。此外,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民間交往和公共外交同樣必要。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6月02日   第 01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