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偏見妨礙認識真實中國

吳建民

2012年06月27日08:20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日前,我在回國途中飛機上,遇到一位法國朋友。她對我說:“全世界都在談論中國,大家有些害怕。”我與這位朋友多年未見,見面不久她就講這番話,我相信,她反映的一定是值得關注的情況。
 
后來,見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馬凱碩,我問他:大家是有些怕中國嗎?他說:是這樣。
 
人家怕你,這不是什麼好事。怕你,就要防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值得深思。
 
人家怕中國,這與世界的大變化密切相關。冷戰結束后,一批新興大國崛起,中國是最突出的例子。中國的崛起,引來各種猜測。全球70億人,真正了解中國和平發展政策的,是極少數人。多數人總是拿歷史上大國興起先例來套中國。他們想,歷史上大國興起,總是要侵略擴張,難道中國就是例外?
 
西方對中國的憂慮,還與其處境有關。美國仍是全球唯一超級大國,但金融危機對其打擊較大,經濟雖在復蘇,卻步履維艱。在歐洲,金融危機引發主權債務危機。日前去歐洲,當地人的悲觀情緒超出了我的想象。形成反差的是,中國經濟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這無疑增加了西方對中國的憂慮、擔心乃至恐懼。
 
中國崛起是13億人在崛起。人類歷史上,還沒有13億人口的國家崛起的先例。塊頭這麼大,中國崛起必定會打破現存利益格局,當然會使人產生各種復雜感情。
 
還需指出的是,全球主流媒體仍然掌握在西方手中。它們對中國的社會制度、對共產黨的領導存在很深的偏見。這些偏見會影響它們對中國的報道,也會影響到西方對中國的認識。
 
日前,在第二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我主持了一場題為“如何認識中國”的討論會。參加討論的有四位嘉賓:全國政協外委會主任趙啟正、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前文化顧問戴哈諾娃、前任德國歌德學院總院院長阿克曼以及原籍美國現任英國愛丁堡大學神學院院長布朗。
 
我問他們,為了幫助世界了解中國,最需要做的是什麼事情?趙啟正說,最需要的是要讓世界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
 
阿克曼贊成趙啟正的意見,他說,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就需要全面看,看到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外界最怕中國是“鐵板一塊”。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多樣性,人們會認為,中國也和我們差不多,恐懼心裡就會逐漸減弱。
 
布朗教授則認為,中國要讓世界了解,最重要的是開放。中國在崛起的過程當中,碰到很多挑戰和問題是必然的,不出現這些問題和挑戰才是奇怪的,讓世界了解沒有什麼害處。
 
戴哈諾娃直言不諱地說:最需要做的是,中國要多一點自信。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崛起,世界議論紛紛是必然的,不必事事都做解釋。
 
趙啟正還強調,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必須大力加強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政府可以做,各界人士可以做,公眾也可以做。
 
消除外界對中國恐懼、不安的情緒,絕非一日之功,這需要發揮中國社會的聰明才智,付出巨大努力才行。逐漸消除人們對中國的不安和恐懼,我們才能用好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戰略機遇期。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尼山論壇組委會副主席)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6月26日   第 01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