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加華媒:大陸新移民服務待提升

2012年07月19日14: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據加拿大《加中時報》報道,加拿大一宗約十年前的舊案最近被重新掀開,同時再度揭開大陸新移民服務的問題。舊案只是一個引子,眾多大陸新移民更關心的是,現在新移民服務質量真的改善了嗎?  
 
約十年前大陸新移民團體發動了一場關注特定大陸移民服務的運動,以向政府高官發函,舉辦公眾活動等形式,呼吁政府注重大陸移民的特殊權益,並且爭取更多服務資源。其后即發生了多倫多社區與文化中心(TCCC)狀告安省公民廳個別公務員歧視大陸社團的案件。原告TCCC行政總裁鐘新生認為,由於當年曾公開批評政府對大陸社團撥款不公的言論后,政府個別公務員即有歧視不公之舉,中心撥款在同年度被徹底取消。
 
此案近日展開聆訊,案件的是非曲直還有待於法庭理清,但歸究此案根源,在舉告歧視表象之中顯現的還是利益的糾葛。
 
爭奪移民服務資源分配是矛盾根源
 
報道指出,無論此案結果如何,都會回到問題本質,即是移民服務資源的重新分配問題。自上世紀末大陸移民成為加國移民主流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移民服務資源是否已經有了充分的調整,大陸移民團體是否能夠分到合理的“一杯羹”資源。
 
在加拿大,移民服務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行業,大量的服務機構及社工據此業賴以生存,只是主要財源不是自身的“創收”,而是來自政府及慈善組織的撥款,也即是加拿大納稅人是此行業的最大資助者。僅是聯邦政府一年撥給安省的新移民安居服務經費就高達3至5億元,另外還有三級政府及慈善基金會等對耆老兒童、就業輔導、醫療保健等項目的常規性撥款,再加上機構本身的社會籌款,整個移民服務的財源“大餅”相當巨大。
 
面對著這樣一個財源“大餅”,各社會服務機構爭搶項目撥款是必然的現象,因為機構的行政費用是按比例在所獲撥款中截留,一般比例在所獲撥款的一成至一成五,這直接影響到服務機構擴展的規模以及機構高管高薪的水平,爭取政府撥款對於服務機構是生存與發展的頭等大事。
 
在資源爭奪之中,傳統的老服務機構仍佔有絕對優勢,新興移民社團由於服務規模及項目的影響,所獲撥款資助仍相當低微。就如十多年過來了,鐘新生還是大嘆撥款情況沒有什麼改觀,“那些老的服務機構在新移民服務項目上都能拿到數百萬元的撥款,但大陸團體能獲得的都是零星項目的補助,很難獲得常規性的大撥款,這影響到大陸團體的發展。”
 
對大陸新移民服務質量仍有待提升
 
社會服務資源分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但並不代表有錢就能提供好的服務,這就是另一層面的問題,獲得撥款的機構能否真正提供優良的服務,以及整體移民服務的架構是否更完善?
 
客觀而言,這十多年來,隨著大陸移民大量增加,針對大陸移民服務的項目日益增多,從語言培訓、就業輔導,到心理輔導、休閑生活等,幾乎涉及了所有新移民安居生活的環節,很多服務項目確實對新移民帶來實質性的幫助,一些處於危難之中的新移民從此獲得新生,或是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大多數服務機構都調整了服務重心,不僅是語言服務的調整,如從傳統的廣東話服務轉向普通話服務為主,而且聘請了更多的大陸背景社工在第一線服務,基本上現在每個面向大陸移民社群的服務機構都有較齊全的普通話服務項目,活動場所也越來越多見大陸新移民群體。
 
但服務質量並不是以項目多少來衡量,移民服務的老問題至今仍然存在,很多新移民在網上都抱怨,社區機構服務“走過場”的現象很嚴重,形式上的活動很熱鬧,但真正落實於幫助個體度難關的工作很拖拉,而且有些社工的態度惡劣,如有求於他而高高在上。
 
報道指出,另外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數人頭”,據熟悉機構內情的社工反映,機構人頭充數的現象很普遍,為了維持項目,或是爭取新項目撥款,服務機構的服務人數是很大關鍵,所以有些機構就在服務人次上做手腳。有社工稱,“這隻要看看機構的年報就心知肚明了,一年安省移民最多也十萬左右,現在新移民服務機構有百多個,但有些機構年報的服務人次可達數十萬人次,不知人從何來?”
 
(責任編輯:致遠)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