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江蘇儀征:

城鄉增減挂鉤和萬頃良田試點
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催化劑【2】

2012年09月17日15:04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反哺農村:注入城鄉統籌新活力
 
聚地先聚民,安民先安居。在推進土地增減挂鉤和萬頃良田整治的過程中,儀征堅持把安置好作為移得出、促發展重要前提,通過高標准規劃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區,構建科學合理的利益補償分配機制,走出了一條聚地與聚人聯動、安居與安民並進的新路,農村面貌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儀征的中后山區,原本是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新農村建設也因內生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一些庄台由於沒有規劃,自發擴張,缺乏管理,臟、亂、差長期成為村庄的代名詞。近年來,儀征利用萬頃良田等土地整治項目運作帶來的強勁資金流,採取零拆整建的形式,有效撬動了農民投資建房的積極性,投資的乘數效應得到了充分發揮。據統計,儀征通過挂鉤項目帶動集中居住區建設的投入規模在16億元左右,先后建成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42個,3688戶農戶搬進了新家,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42平方米。這對於農村來說無論是投入強度,還是政府的補助力度,都是非常罕見的。投入帶來的最為直接的效用的就是農民居住環境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放眼望去,整齊劃一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的綠化景觀盡收眼底,不禁讓人聯想到“田成方、路成網、家家戶戶住樓房”的民間小調曾經對新農村的憧憬,而今已在儀征的中后山區變成了現實圖景,無疑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原來汪雲村,房子稀稀拉拉,到處雜草叢生。整村搬遷后,新建的集中居住區,單門獨院的特色保持了下來,整齊劃一的建筑風格,儼然跟城市社區沒有任何不同。
 
去年,江蘇省李學勇省長到儀征調研時,親自到集中居住區的農民的家中了解和查看居民的生活情況,在農戶劉忠寶家中,看到水、電、氣、網一應俱全,洗衣機、空調、電腦等家電應有盡有時,他對儀征把開展萬頃良田整治與推動農民集中居住結合起來的做法和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現在,農民集中居住區成了土地整治項目“移民”的安居地,也成了人氣與目光的集聚地,磁吸效應不斷放大,在一些小區,非項目區居民入區建房戶數甚至達到了三分之一以上。我們在採訪其中一戶農戶李波時,他說:“看到鄰庄的農戶現在都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樓,環境干淨了,出行方便了,生活也舒適了。你看,人多也熱鬧,還互相有個照應。盡管現在入住項目區沒有補助,但生活好了,我們還是願意搬進去,還是沾了黨和政府的光。” 
 
農民搬進集中居住區后,精神風貌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講衛生、講禮貌的自覺性也高漲了起來。今年,儀征開展美好鄉村建設行動,這些搬遷安置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因基礎條件好,首批就納入了星級庄台創建計劃,配備了保潔員,配齊了垃圾收集和轉運設施,落實了長效管護措施,良好的生活生態環境有了更為持久的保障。
(責任編輯:張東偉、安鑫)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