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北京晨報:微博反腐為何這樣“火”?

蔡輝

2012年10月24日08:33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一層層管理失守,隻等微博來把關。微博固然成了明星,但也可能掩蓋了此前一系列的問題。

因花費16.1萬公款吃大閘蟹,浙江省桐鄉市公証處主任沈某被停職審查,成了繼“表哥”之后,栽在微博上的又一位腐敗官員。(10月23日《錢江晚報》)

近年來,微博反腐日益火爆,已成懲貪利器。微博反腐的優點在於直觀、迅速、簡單,一番轟動之后,幾天內便有初步結果,較其他舉報程序方便許多,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確實收到了抑制腐敗、強化監督的功效。

但,微博只是工具,工具本身是沒有價值判斷能力的,最終要看使用它的人是誰。如果機制上存有弊端,工具再好,其效果也會打折扣,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

在微博技術誕生前,人類與腐敗已斗爭了幾千年,積累下豐富的經驗,在今天,我們都明白,隻有把權力放在籠子裡,讓陽光真正照進來,才能從根本上遏制腐敗。而微博的力量恰恰就體現在這裡,它是一扇更透明的窗,將過去看不到的那些角落,完全曝光在眾人面前。

但,隻要是窗戶,就可能被挂上窗帘,如果權力不受約束,那麼總有一天,它會將工具進步帶來的成果吞噬殆盡。

微博成為反腐利器,因為它的架構空前開放,舉報成本極低,舉報者承擔的責任相對較小,可它也存在著無序、混亂等問題,這就為謠言、誹謗提供了更多的傳播機會。如果有朝一日,貪腐者主動利用微博來攪渾水,甚至四處出擊,誣陷良善,那該怎麼辦?

事實証明,眾意是不確定的力量,它可能成為正能量,也可能成為負能量,所以,在享受到它陽光的一面時,我們不能忘掉它還有危險的一面。

回到該案來看,令人費解的是,16.1萬不是筆小錢,一個縣級市的公証處主任,為何能輕易拿到手?他年薪80多萬元,一年公款開支禮品達60多萬元,如此囂張,為什麼一直無人過問?為什麼一定要等他在公眾場合吃了螃蟹,才揭露出來?

一層層管理失守,隻等微博來把關。微博固然成了明星,但也可能掩蓋了此前一系列的問題。(蔡輝)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