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版:重陽節的敬老情結

楊鷗

2012年10月23日08: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菊花盛開的時節,迎來了九九重陽節。“九九”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重陽節又被稱為敬老節。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所要弘揚的價值觀,重陽節弘揚的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孝文化。孝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元素,孝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核心價值觀。

  有道是“百善孝為先”,盡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細則》中首次明確了中學推薦考生的標准,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薦。據北大招生辦負責人說,人生而皆有父母,一個對父母感恩的人,相對而言對他人、對單位、對社會也會較容易培養出責任感,這是做人起碼的良知。

  孝是一種感恩的情懷,是一種責任。山東衛視的“天下父母”欄目講述了一個當代孝子的故事:一個警察從父母雙雙患病到父母相繼離世的12年間,發明了多種幫助父母生活的椅子、安全帶、簡易起重器等用品,並每晚左手為父母按摩,右手堅持寫作,將自己的心聲化為近萬篇日記,出版了多部小說。由此可見,孝不是一時的興起,而是需要持之以恆﹔孝也不是表面上的敷衍,而是要用心去做,從平凡中的點點滴滴做起。一曲《常回家看看》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在於它表現了孝是一種常態,老人需要的也許不是你的錢財,不是你的禮物,而是你的心的牽挂。敬老養老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多樣,重要的是有一顆對老人的愛心。孝是發自內心的,《詩經》中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很早以前,人們就意識到父母的恩德像天一樣無邊無際。當一個社會有一種倡導孝的氛圍,孝便成為人們自覺自願的觀念了。孝德是中華民族家庭和睦、鄰裡相親、社會穩定的重要內在因素。當然,我們今天倡導的孝是建立在對人的尊重的基礎上的,過去的那種把孝當作扼殺人性的工具的做法應該摒棄。

  重陽節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登高、賞菊等習俗,還有這習俗中體現出的一種敬老愛老的觀念。在重陽節到來之際,重溫敬老愛老的傳統,在全社會倡導這樣一種善良友愛的風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不僅是對家庭的貢獻,也是對社會的貢獻。

(責任編輯:李文慧)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