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要讓漢語最好學

宇文永權 

2011年12月17日09:1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第六屆孔子學院大會剛剛在北京閉幕,據稱海外學漢語人數超過4000萬。與此同時,所謂“漢語難學”的說法亟待我們去糾正和解決。

漢語本來是人類最簡潔的語言,為什麼又最難學呢?所謂漢語難學,主要指漢字和聲調難學。周有光說漢字有“六難”,李光耀說“最難學的是聲調”。解決了漢字和聲調難學問題,漢語將成為人類最好學的語言。

“中國人說話像唱歌。”我們通過認真研究發現:唱歌時無論聲調怎樣變化,都離不開“平起窪落”四種狀態。因此,活用四聲調可糾正唱歌跑調。反過來,用唱歌的形式又可教外國人學漢語。方法是先把漢語基本音節編成歌詞,通過唱歌教外國人練習發音,然后再按四聲調的順序選代表字編成歌訣讓外國人誦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語感,最后再將這些代表字組合成日常用語,聲調難學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漢字雖成千上萬,但“母體字”卻不到100個。抓住這些“基因”,用一個字帶出一串字,一串字帶出一片字,就能大大提高識字效率。北京創造學會的專家陳淑紅女士發明的“拼玩識字法”之所以能在漢語國際教學中取得突破,就因它抓住了漢字的構成規律,並用“動手玩”代替“瞪眼記”,做到“讓死字變活,令識字快樂”,使漢字學習既有興趣又有效率。把漢字由漢語教學的“瓶頸”變成“引擎”。

漢語是通過“聲、調、字、詞、句”這五步來區別和表述語義的。解決聲調和漢字教學的難點后,接下來要解決詞匯和語法問題。因漢字具有“單音獨義”的特點,絕大多數漢字就是詞,而漢字又可合成新詞,詞又可聯成句子。漢語構詞和聯句有普遍規律,它們都是按意義“相似、相反、相關”的形式組合而成的。據此,就可創造以“拼玩識字”為龍頭的拼詞、拼句、拼段、拼篇一條龍的“拼玩漢語”,將詞匯和語法教學自然融入其中。

上述創新成果,經美國、澳大利亞等漢語教學實踐檢驗已產生超常效果。使學習者迅速擺脫“漢語難學”困境而進入“漢語好學”的快樂之中。

語言學家朱德熙說:“沒有數學頭腦研究不好語言學。”漢語基本音節隻有400多,而常用和次常用字3500個,通用字7000個,《新華字典》收入漢字10000個。即平均每個基本音節涵蓋6至8個常用和次常用字,17個通用字,25個“新華”字。試想,如果沒有聲調,如何區別字義?漢語聲調音節有1330多,每個聲調音節包括2-3個常用和次常用字,5個通用字,7個“新華”字。對於同音字和同音詞則通過字形加以區別。可見,離開漢字和聲調,漢語是不可能這麼簡潔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漢字是漢語之根,聲調是漢語之魂。它們適應漢語就像筷子適應中國飲食一樣自然和諧。有人提出“文字發展三階段”理論,認為漢字落后終將被淘汰,這不符合漢語依賴漢字和聲調的事實。拼音文字根本不適合漢語,也永遠不能代替漢字。

原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呂必鬆說:“漢字是漢語教學的牛鼻子。”法國漢語教學會會長白樂桑也指出:“以適合表音文字語言的教學法去教漢語,會把漢語復雜化。”這些振聾發聵的聲音,應引起所有漢語教學及研究者的反思。可以預見,漢語難學的“冤假錯案”徹底平反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

(作者為北京創造學會漢語教學創新工作委員會首席專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2月17日   第 01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