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不可能停買伊朗石油

梅新育

2012年01月12日08:3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有消息說美國想讓中國配合其收緊對伊朗制裁,停止購買伊朗石油。然而,無論是從哪個方面出發,中國都沒有任何理由盲目追隨美國發起的對伊朗經濟制裁,特別是不可能禁買伊朗石油。
 
首先,伊朗遭受的經濟制裁是美國發起的,並不是聯合國決議發起並監督執行的制裁,美國不等於國際社會。1979—1981年制裁伊朗結束不久,美國又於1984年再度發起對伊朗全面經濟制裁,一直延續至今。中國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不可能盲目追隨美國的步調,除非在此問題上形成了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中國與伊朗之間的一切經貿往來都是在國際規范基礎之上的合法交易,並無違法問題。
 
其次,中國對外政策著眼於追求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希望維護世界和平,為本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而對伊朗收緊經濟制裁隻能加劇海灣地區本已十分緊張的局勢,推動戰亂風險急劇升高,給正籠罩在美歐主權債務危機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風險陰影下的世界經濟增添不確定性。作為國際社會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不應也不會採取這種危險的決策。
 
作為20世紀以來全世界使用經濟制裁手段最多的國家,美國需要深刻反思本國是否過於濫用經濟制裁手段。在1914—1990年間的116起國際經濟制裁中,美國主導的就有77起﹔在冷戰結束后至2007年新增的80多起制裁案例中,美國參與的就超過60起,涉及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冷戰結束后短短16年時間,新增制裁案例就達到1914—1990年76年間國際經濟制裁案例的大約七成。
 
第三,參與對伊朗經濟制裁嚴重損害中國本國經濟、戰略等各方面利益。僅就經濟利益而言,伊朗是中國重要的石油進口來源,也是中國消費品、資本設備出口和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場。2010年中伊貿易294億美元,2011年1—11月已達410億美元,增長55.8%。伊朗在中國石油進口來源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假如中國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面對由此造成的巨大原油缺口,中國該從何處尋求貨源彌補?即使其他國家、其他石油公司可以提供替代油源,由此造成的國際石油市場壟斷加強、油價上漲等結果也非中國所樂見。
 
第四,事實早已証明,美國發起的眾多經濟制裁常常無助於實現其所宣稱要達到的目的,反而會制造嚴重人道主義災難。上文已經提及,美國是20世紀以來全世界使用經濟制裁手段最多的國家,但其效果如何,殊堪質疑。冷戰后最典型者莫過於美國主導、聯合國通過決議實施的1991—2003年對伊拉克經濟制裁,伊拉克人民則在這場經濟制裁中蒙受了深重的人道主義災難:這個1989年人均收入4000美元的國家到2000年下降為不足300美元﹔實施30多年的免費教育於2000年9月被迫結束﹔173.2萬人因缺醫少藥和營養不良而死亡,其中半數以上為兒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新中國建立伊始,美國就對中國實施了全面貿易禁運,直至1972年尼克鬆訪華方才宣布取消,對於制裁造成的人道主義苦難,中國人民感同身受,不可能同意將同樣的苦難強加於無辜的他國人民頭上。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1月12日   第 01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