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留住基層醫生 醫療資源須“下移”

2012年08月16日09:1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教育部與衛生部日前聯合啟動“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將面向農村基層培養大批實用型的全科醫生,“爭取讓中西部每個鄉鎮衛生院,都能增配一名醫學本科生”。據悉,該項目將選拔來自農村基層的學生,到醫學院校接受免費的全科醫學方向的本科教育,這些學生畢業后回到家鄉,進入鄉鎮衛生院服務。
 
推動高學歷人才進入鄉鎮醫療機構,可謂一舉多得。一方面,鄉鎮醫療機構長期面臨人才短缺,醫務人員數量不足,質量更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醫科大學生在城市就業持續“過剩”,為了留在城市,一些醫科生被迫轉行。有目的地引導醫學本科生面向基層就業,特別是到鄉鎮醫務崗位上去,非常及時和必要。
 
面向基層鄉鎮培養大批實用型的全科醫生,也是深化醫療改革的題中之義。近年來,以新農合為支柱的農村醫療保障快速普及,2011年農村居民參合率已達97%,“不敢看病”“看不起病”現象逐漸減少。但就眼下而言,基層鄉鎮衛生院普遍缺少專業人才、醫療水平有限,無法滿足鄉鎮居民的就醫需要。如此一來,很多人不得不輾轉到縣城、省城看病,增加了交通和食宿成本不說,能夠享受報銷的比例也受到影響。
 
“十二五”醫改規劃指出,新一輪醫改的重點是縣級基層醫院,力爭到2015年讓老百姓“大病不出縣”。要實現這一目標,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是基礎所在。不可否認,對於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症,鄉鎮一級醫療機構確實條件有限,但如果能在鄉鎮衛生院配備專業的全科醫生,就能很好地對患者疾病進行篩查,通過首診“把關”更好地指導患者就醫。
 
推動醫療資源“重心下移”,是緩解“看病難”的必然趨勢。但落實這項政策的關鍵,仍在於確保醫學本科生下得去、留得住。北京某高校的調查顯示,八成醫學本科生更願意留在城市,這表明,讓下鄉醫學本科生“安心基層”並不容易。採取定向培養的方式,對培養資格和人才選拔進行源頭控制,無疑是有效的,但帶有計劃色彩,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筆者認為,要真正為鄉鎮衛生院留住寶貴的人才,除了進一步提高基層醫務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給他們更多的政策照顧,更需要在醫療資源分配上向基層鄉鎮醫療機構傾斜,避免過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當然,要讓醫療人才真正樂於扎根基層,根本出路還在於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不斷縮小各個方面的城鄉差距,隻有不斷消弭城鄉差異觀念、實現城鄉醫療資源的一體化,才能從根本上激勵專業人才服務基層、造福群眾。周繼堅
 
(責任編輯:星燁)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