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表哥”落馬不是一次偶然的勝利

2012年09月23日10:4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制度不會自動完善,其動力既來自官方的努力,更需要公民監督的推動。
 
“表哥”楊達才被撤職,輿論看到了這一事件的偶然性。表面來看,確實如此。如果不是楊達才在車禍現場微笑,不是被人肉搜索名表,不是輿論持續關注,楊達才或許還在“正常上班”。
 
我們期待常態反腐、制度反腐,不過,也不必排斥“網絡監督”。“表哥”楊達才落馬,恰恰展現了公民監督的威力,“表哥”落馬不是一次偶然的勝利。
 
“網絡監督”不僅僅是讓楊達才、周久耕這樣的問題官員落馬,其實質更在於,在接連不斷的網絡反腐事件中,塑造一種新秩序。這種秩序,一方面是維護現行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就是公民和公權力所達成的合作、治理的規則。
 
很多人都知道,不受約束的權力會產生腐敗,應將權力關進牢籠。可是,如何讓權力受到制約,很多人寄希望於“制度反腐”。這當然沒錯,可答案若只是如此,未免把問題簡單化。
 
事實上,對權力的約束和監督,以及相關制度的完善,都是一個過程。制度不會自動完善,其動力既來自官方的努力,更需要公民監督的推動。有些時候、有些地方甚至是通過民意、輿論的倒逼,使制度完善,讓官員謹慎行使權力。
 
在法律框架下,“網絡反腐”能力越強,技術越高,則公民監督的威力就越大。由此,權力的濫用就會越少,官員腐敗暴露的可能性就越高。這也說明,能夠約束權力的“牢籠”,不只是制度,也是民眾自己。制度往往只是劃定了抽象的權力的邊界,而現實中的邊界,則要靠民眾自身的行動和博弈來確定。
 
這種社會層面的博弈多了,就會形成新的規則。周久耕之后,很多官員都對天價煙心生忌憚﹔楊達才之后,手表就成了很多官員的敏感詞。一個偶然的微笑,竟然會改變諸多官員的行為習慣。這或許看似偶然,卻証明很多官員有了被民眾監督的意識,並且接受了民眾監督,而且這也成了一種規則。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經過一場場大大小小的網絡反腐事件,一種新的反腐路徑已經成型。紀檢部門並沒有敵視“網絡監督”,將網上監督的公民當做網絡暴民,反而,根據網絡上的線索,依法進行調查,並拿下問題官員。“楊表哥”落馬,也是民眾和紀檢機構“合作反腐”的結果。
 
盡管,能稱得上“表哥”的,不會隻有一個楊達才,目前,網絡監督的能力仍然有限,但“表哥”楊達才的落馬,卻展示了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能夠通往未來的“好的秩序”應如何塑造,而良性的社會合作又該怎樣達成。顯然,公民如何行使手中監督的權利,就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龍樹(媒體人)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