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赴敘軍事觀察團驚險經歷:距汽車炸彈10幾米

2012年10月08日09:36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馬士革與它齊名。”阿拉伯古書中的記載,讓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大馬士革有“天國裡的城市”之美譽,成為敘利亞人永遠的驕傲。

不幸的是,戰亂正在使敘利亞從天堂滑向地獄!

2012年4月,在國際社會艱難斡旋下,敘利亞沖突各方實現了形式上的停火。4月2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043號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向敘利亞派出300名軍事觀察員及一定數量的民事人員,負責監督敘利亞各方停火情況。

此后,9名來自中國的軍事觀察員分別從黎巴嫩、利比裡亞和國內,飛抵戰火紛飛的敘利亞,開始了120多天的軍事觀察員工作。作為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的骨干力量,他們在聯合國的框架下,參與維護著敘利亞短暫而脆弱的和平,監督著事實上並沒有實現的停火,贏得了聯合國和各國同行的贊譽。

  臨危受命顯示大義

 雖然基本“無和可維”,但他們堅決執行命令,奔赴中東

“你到敘利亞了?”電話那端,張甫患心臟病的父親語氣頗為嚴厲,“怎麼不和我說?!”

張甫囁嚅著回答:“怕您心臟不好,受不了。”

“你知道嗎,其實老爸特為你自豪!”父親的話,讓張甫眼圈發紅。

張甫是中國派往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的軍事觀察員。4月24日晚,張甫和同事趙鵬作為監督團先遣隊成員,從黎巴嫩陸路抵達大馬士革。5月11日,在利比裡亞特派團工作的中國軍事觀察員劉輝也抵達了戰火紛飛的敘利亞。

雖然在很多政治家和外交家看來,聯合國派遣敘利亞監督團也許是實現敘利亞和平的最后一次機會,但在經驗豐富的軍事觀察員看來,當時的敘利亞基本上已“無和可維”。

中國國防部維和辦的一名負責人表示,一般的聯合國維和任務區,基本上都有沖突各方認可的“非軍事區”,有明確的停火協議與和平計劃。但聯敘監督團成立的時候,連一紙停火協議都沒有。

然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責無旁貸。按照“軍政素質好、外語水平高、駕駛技術精、曾擔任過軍事觀察員”的標准,來自總部的劉勇、謝輝、張躍,沈陽軍區的邱風,蘭州軍區的車立杰、張明,從軍事觀察員人才庫裡被挑選出來。

“在值班時經常看地圖,知道趙鵬和張甫到達敘利亞了,但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后來會和他們一起戰斗。”劉勇曾在聯合國維和部當過參謀軍官,並在聯合國伊拉克-科威特觀察團當過軍事觀察員,一名將軍點了劉勇的名,讓他當了中國觀察員的領隊。當時,他的孩子隻有10個多月,岳父還癱瘓在床。

“家庭的困難自己克服!”在組織征求意見時,劉勇和所有其他隊員一樣,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

46歲的邱風是9名中國軍事觀察員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他出發時,和家人一起瞞著80多歲的老母親。當老人家從電視上得知兒子去了敘利亞以后,一改每天看電視連續劇的習慣,一天到晚守著電視新聞頻道,了解當地的局勢,尋找兒子的身影。

“11歲的女兒抱著我的大腿不讓去,哭得一塌糊涂。”39歲的車立杰少校曾接替犧牲的中國軍事觀察員杜照宇在黎巴嫩工作過,家人因此至今對維和心有余悸,“但我是軍人,我必須去”。

由於在安理會表決中對有關草案投了否決票,中國軍事觀察員經常要面臨一些敘利亞人的誤解以及由此帶來的危險。張甫說,他的外國同事中有人把自己臂章上的國旗摘下來以避免危險,但“作為中國軍人,要把國旗摘下來,是很難的一件事,內心裡根本不可能接受”。

5月14日凌晨,經過一周強化培訓的6名中國軍事觀察員踏上了征程。

  冒著炮火履行使命

  變換行車路線上下班,最近的爆炸發生在30多米外

危險從到達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爆炸、槍擊、劫持、圍攻、挑舋……在敘利亞,針對平民和聯合國人員的各種恐怖活動接二連三。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的部隊司令、副司令、參謀長全都遭遇過襲擊。作為先遣組成員,趙鵬在任務初期幾乎跑遍了所有發生沖突的城市,以確定觀察哨的位置和軍事觀察員的巡邏路線。他和同事遇險的經歷,也成為聯敘監督團為陸續抵達的觀察員們進行安全培訓的“經典案例”。

那次,當趙鵬和其他國家的軍事觀察員乘坐的巡邏車隊出現在街頭時,當地一群情緒激動的民眾包圍了車隊。一名被沖散的外國軍事觀察員奮力向坐在后車的趙鵬求援,當他打開車門將那位觀察員接應上車時,幾名當地民眾沖上來,抓住趙鵬的防彈衣就往車下拽。幸虧車上其他同伴拼力幫忙,才把車門重新關上。“那天要是被拉下去了,可能就回不來了。”趙鵬心有余悸地說。

從國內出發的6名軍事觀察員,剛到達大馬士革,就遇到了“下馬威”。路過一個十字路口時,當地司機指著窗外一幢高層建筑說,“這就是前兩天發生爆炸的那棟大樓。”大家望過去,隻見大樓已被摧毀了一半。那場汽車連環爆炸事件造成了近百人死亡,三百多人受傷。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每次出門,首先都要觀察高樓上是否有狙擊手,再看街道兩邊窗戶裡有沒有准備打冷槍的,還要看路上行人表情和手裡所拿物品有沒有異常。上下班時,他們還會經常變換行車路線,盡量不讓他人摸清規律。

“按照聯敘監督團的要求,我們聽到槍聲、爆炸聲都要向值班人員報告,但后來這些聲音太頻繁了,從早到晚都能聽到,便不再當回事。”劉勇說,大家都習慣聽著槍聲吃飯,聽著炮聲醒來。

形勢緊張時,大家隻能在較少有槍聲的中午出來購買所需要的物品,有時難免餓肚子。除了巡邏和上班,觀察員們盡量減少外出活動,以至於返回國內時,連辦公樓一兩公裡之外、古跡隨處可見的大馬士革老城區都沒去看過一次。

(責任編輯:趙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