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菲美軍演地點距中菲爭議島礁不足500公裡

2012年10月10日10:12    來源:中央電視台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央視《環球視線》10月8日播出 《今起進行十天軍演 美菲互動頻繁》,以下為內容實錄:

主持人 水均益:

美國和菲律賓近期的軍事交流和互動仍然是非常頻繁,從今天開始大約1200名菲律賓的士兵要與2600名美國士兵,開始為期10天的聯合軍事演習,加強雙方的所謂防務合作,我們知道就在今年9月份美菲剛剛舉行過海岸監視系統能力演習,這次演習又是什麼性質的演習,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呢,是否像菲律賓媒體所推測的那樣,是表明美國要積極參與南海事務,菲律賓也要積極參與這個事務呢。我們接下來就這個話題繼續和二位來進行探討。

杜先生我們有這次演習的一個基本的概念,時間、地點在巴拉望,然后人數,您給我們分析一下,這是一個年度演習,是什麼性質的演習?

正在評論:美菲此次是什麼性質軍演?

特約評論員杜文龍:

這個演習按照美菲公布的是登陸演習,聯合登陸2012,這個演習之前我們知道聽到這種味道的演習很多了,美菲的演習,就是從年初2月份開始到4月份,一直到上個月,到現在,這種偏重海水的味道太重了,明顯聞到一種咸腥味,所以它是以島海環境與登陸、登島作為一個基本的演練內容,

水均益:

還是跟島,跟海水有關系。

專家觀點:美菲軍演偏重“海水”味道

杜文龍:

的確,這個不能不讓人做一些聯想,南海這麼多島礁,有可能在這個地出發作戰行動,這種行動致命能力非常強,而且這種行動組織起來難度很大,要乘坐大型兩棲艦,要奪取制海權、制空權,要對島上的目標發起沖擊,要攻擊島上的目標,所以這個環境組織起來非常難,像這個環境水文環境、氣象環境都難掌握,不是什麼時候都便於登陸,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進行奪島作戰,所以我的感覺美軍在適應這個環境,把這個地方當成今后在東南亞地區投射兵力一個前沿基地,因為巴拉望位置很獨特,整個在菲律賓的西南,在狹長500多公裡,距離爭議島礁距離隻有300到500公裡,最邊上。主要的東西都這裡,當然不能搞太遠,如果放在這兒,把那兩個營的菲律賓的海軍陸戰如果替掉,如果讓美軍的陸戰隊在這裡有一個長期的基地,那麼它這個控制能力就會大幅的增強,離海南島隻有1000多公裡,這個距離看這個方向要近得多,而且這麼狹長,在什麼地方部署兵力都可以很迅速到達事發海域。

水均益:

所以您說我們不僅聞到了海水味道,而且也聞到了美國對南海靴子聲是越來越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近,而且高先生美國這種意圖像杜先生所說很明顯,但是恰恰又有一個菲律賓願意配合它,這兩個國家現在走得很近,還是有利益的關系。

專家 高祖貴:

而且利益非常突出,從這一段時間看,我們可能未來看到經過這兩年的安排,兩個國家的互動,軍事合作已經成非菲律賓和美國合作最主要的渠道,過去我們在拉姆斯時代,那個時候90年代,美國從菲律賓撤軍之后,那個時候拉姆斯當總統,菲美關系主要是經濟合作,這個是最主要的渠道。后來到現在這種狀態,在雙方的共同利益需求就是軍事安全合作,成為兩國關系的主要,這樣的情況下像軍演、武器裝備的採買,或者軍事部署都已經成為常態,我們恐怕要有一種心理准備,這種軍事常態並不一意味著菲美之間就會在南海問題上,就到了何種的程度,敢於在外交上對南沙造成多大的挑恐怕它不敢,我們最近一段時間它要做的還有另外兩個事情,現在菲律賓政府已經和南部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這樣一個組織達成了協議,從之前菲律賓軍方的發展,以前是兩線作戰,這邊要對外防御,同時要與評判,現在這個和平條約達成之后,更多是轉向對外防御,它和美國的安全合作就會進一步強化,特別之前和美國的所有合作反恐打擊南部伊斯蘭基地組織力量,也會轉向這個方向。所以兩方的合作就會進一步強化,更重要在外交上他們也會做。10月4號還有一個事情,菲律賓同時組織了東盟海事論壇,這個論壇是第三次,這一次菲律賓接過來輪到它主辦,也想把它的意圖進一步凸顯,美國也想支持菲律賓這麼干,下一步他們想把這個東西在南海問題上做更大的文章,所以從美國更多是加強安全合作,同時其他方面也同時推進,這就是它所謂要達成新的新的平衡。

水均益:

說到軍事演習,這次雖然是年度例行的演習,人數說起來不是很多,幾千人,但是比較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這次把幾個大家伙,它的很尖銳的牙齒派來了,其中一個是洛杉磯級的攻擊型核潛艇“奧林匹亞號”,很多分析特別關注這艘潛艇的到來,杜先生給我們分析一下,這是一艘什麼潛艇,能力、功能如何?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