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美國對中國貿易保護有“幾杆槍”【2】

2012年10月19日13: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什麼吹開了保護傘

美國對華貿易“雙反”和安全領域的調查自然和政治風向密切相關。2006年,美國僅對中國發起1起“雙反”調查,2007年激增到7起,2008年為5起。然而,隨著美國經濟遭遇危機,失業率大增,美國政府挽救乏力,日漸崛起的中國就成為替罪羊。從2009年到2012年,美國對華發起的貿易調查已經有50多項,比2006∼2009年的“雙反”調查總和幾乎多出一倍。

尤其是今年以來,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展開,往中國進口產品身上潑臟水成為奧巴馬和羅姆尼的慣用借口。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作出初裁,認定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存在接受政府補貼行為,補貼幅度為2.9%至4.73%。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貿易問題專家愛德華·阿爾頓在一篇評論文章裡說,這一幅度大大小於業界的預料,反映出“奧巴馬政府並不願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光伏產品真的關上大門”,因為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有利於清潔能源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然而,隨著大選“中國牌”狂打,兩名候選人爭先恐后地表示將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美國政府對中國光伏產品的曖昧態度急轉直下。到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雙反”終裁結果出台時,中國輸美光伏產品的補貼幅度已被大幅調高至14.78%至15.97%,而傾銷幅度更是高達18.32%至250%不等,絕大部分中國光伏企業都受到極大影響。盡管這一結果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確認,但在如今的政治環境下,中國光伏企業平反的機會並不大。

中美雙方由於基本政治制度不同導致的立場分歧更是打開貿易保護傘的一大理由。在2005年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的交易中,美國就以能源安全為理由迫使中海油放棄收購﹔在美國國會對華為和中興展開的調查中,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杰斯盡管沒有拿出任何証據,但仍固執地表示,華為和中興與中國政府關系密切,不能把美國的網絡服務和安全交到“來自中國的企業手裡”。今年9月30日奧巴馬以總統的身份叫停中資企業羅爾斯公司臨近俄勒岡州軍事基地的一個風電項目,更引起了輿論嘩然。外媒報道,在被叫停的風電項目附近,就有德國和丹麥的風電項目運行,美國政府卻沒有任何“安全關切”。在記者的採訪中,專家被問到奧巴馬的決定是否公平時,均表示“不好說”。

應該說,政治風只是給貿易保護主義推波助瀾,沒有美國企業和行業聯合會一次次地申訴,中美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也不會如此之高,美國企業界在國際貿易中力保行業領先優勢和利益也成為撐起保護傘的強大動力。在信息產業中,美國企業一向控制著全球市場,並且力圖保持自己的領導力,思科公司就是美國信息產業的中流砥柱之一。但近年來,隨著中興、華為的崛起,思科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雖然中興和華為都以電信設備為主,但是,正在日益加大芯片、企業網、手機等業務的擴張,如果進軍美國市場,遲早對思科等企業網業務產生威脅。特別是在企業網市場,美國佔據全球近半市場份額,思科在美國本土銷售佔比極高,而具有低成本優勢的中興、華為的介入一定會嚴重削弱它的利潤。因此,當中興和華為在美國低端市場分一杯羹時,美國企業界沒有太大反彈,但當中國企業想往產業鏈上游發展時,“安全問題”就此浮出水面。

同樣,在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中,也可見美國業界爭奪市場的努力。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幾乎佔到光伏領域47%的市場份額,而近年來卻江河日下,份額萎縮至7%,而中國光伏產業則憑借“知名品牌綻放、產業鏈完整、配套產業齊全、綜合技術水平世界領先”佔領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在短期內,美國企業既難以在技術上有新的突破,又不能在成本上與中國企業競爭,隻好祭出“雙反”法寶。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