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美國對中國貿易保護有“幾杆槍”

2012年10月19日13: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國企業一向產業鏈上游發展,美國就開始拿“安全問題”說事兒

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僅在過去一周內,美就以“雙反”調查和“國家安全”調查為由打壓正在美國市場逐漸風聲水起的中國光伏產業和通訊產業。這不僅給在美的中國企業一記重擊,而且給希望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設置了重重障礙。

“雙反”指的是“反傾銷、反補貼”,是符合世貿組織規定的貿易救濟措施。根據其定義,傾銷的關鍵在於掠奪性定價,即某產品以蝕本價進入另一國的商業,被視為傾銷。而補貼是指政府或者公共機構向特定產業或者地區提供財政資助,以扶持特定產業或者地區的發展,使其獲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獲得的資助。

隻要有企業或者行業向美國商務部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申訴,政府就能夠啟動針對某種產品的“雙反”調查。

一般來說,在反傾銷案申訴提交160天內、反補貼案申訴提交85天內,美國商務部會作出初步裁決。如果初裁認為某種商品符合反傾銷和反補貼的條款,美國商務部將有權暫停此類商品的進口。而在反傾銷案申訴提交235天、反補貼案申訴提交160天之后,美國商務部將作出“雙反”案的最終裁決。如果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仍然肯定某種商品存在傾銷和接受補貼的情況,終裁結果將被提交給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最終考慮,該委員會將在45天內給出最后答案。一旦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裁定某種商品違反“雙反”法案,美國商務部將作出決定對這種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

中美之間數年來在“雙反”調查的交鋒中可以說是互有勝負。相比“雙反”調查,打著“國家安全”旗號,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舉動則更顯霸道。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是對外國公司並購安全審查的最重要關卡。其成立於1975年,是隸屬於財政部但跨部門運作的政府機構,包括國務卿、國防部長、商務部長、司法部長、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等12名主要成員,負責評估和監控外國投資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如果外國企業在美運作或投資,可以主動通報外國投資委員會進行審查,但該委員會任何一個成員對某一企業產生安全關切,都可以啟動審查程序。委員會第一階段的審查期限是30天,一旦有3個或以上的機構表示同意,委員會將可以對企業在美進行的交易展開為期45天的調查。在調查后,委員會將得出最終報告並提交給總統。總統有15天的考慮時間,然后將決定是否阻止企業在美的交易,並向國會作出書面說明。在整個調查過程中,除了在行政、司法行動或程序中外,相關信息都將嚴格保密不對外公布。

據統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很少展開正式全面調查。截至2005年2月,委員會接受通知的案件1520多起,提交調查的案件僅有25起。提交美國總統決定的案件更是風毛麟角。一般來說,一旦企業“招惹”上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注意,往往在第一階段的審查中就遭遇強大壓力而決定退出。2002年中國香港李嘉誠的和記黃埔公司收購美國環球電訊公司,即在審查程序尚未完成之前主動撤銷了申請。“國家安全”問題提交給美國總統決定的更是鳳毛麟角,22年來隻有兩起,並且都與中國相關。1990年,美國總統老布什否決了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對西雅圖飛機零件制造商的並購﹔今年9月30日,奧巴馬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叫停了中資公司的一個風電項目。

此外,美國在貿易方面“敲打”中國的地方還有:防止中國出口商品增長過快影響本國就業的“特保”措施、對進口貿易中的不公平行為發起調查並採取制裁措施的“337調查”、炒作人民幣匯率問題、設立特別執法機構應對所謂不公平貿易等等。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