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生物醫藥:歸僑創業正當時

張紅文/圖

2012年10月24日08:43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圖為成都海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工作中。

圖為成都三葉草生物制藥公司工作人員在工作中。

從世界范圍來看,在最近的30年中,生物醫藥科技突飛猛進。數據顯示,2011年生物制藥的銷售額已達1600億美元,佔全球藥品市場份額的19%,預計到2020年,生物制藥在全球藥品銷售中的比重將超過1/3。中國生物制藥行業起步晚,但是潛力無限。如今,在這個越來越重要的行業裡活躍著一批曾在海外學習工作多年的高層次人才。

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美國,制藥行業利潤高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放棄大型藥企中回報豐厚的職位,選擇艱辛的創業之路,他們為什麼“自討苦吃”?許多回到中國創業的人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似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周杰倫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需要終生服藥。他可以在舞台上又唱又跳是因為有了一種生物制藥。目前這種藥全部是進口,一個月的費用大約是1.6萬元人民幣。有多少人能負擔得起?梁博士說他要回國做這種藥,承諾會把費用降到進口藥的1/5,而且效果會更好。這對中國患者而言是多大的福利呀!有機會和梁博士聯手共同做這件事情,我非常榮幸。”在四川成都三葉草生物制藥公司裡,王曉東這樣對記者說。王曉東是公司董事長梁朋的合作伙伴,他口中的梁博士正是梁朋。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留學生,梁朋在美國讀書期間便做出“基因差異顯示技術”的發明,並在1992年成立公司將該技術產業化。2007年,他自美國返回成都,創辦了三葉草公司。

“在美國,我一邊在大學裡當教授一邊管理自己的公司,可以說是一手拿筆一手拿槍。我在經濟上沒有負擔,生存不是我需要考慮的事情,我回來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家鄉實現生物醫藥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梁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願意就可能成功

“中國的創業環境很好,隻要願意干就有機會成功。”梁朋與王曉東都認為,盡管中國沒有創業早期的風投,但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風險投資的角色,高新技術研發可獲政府支持,而且,各種人才計劃也鼓勵創業。

目前,三葉草公司核心團隊成員已有4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共獲得2000多萬元的國家“十二五”期間“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3項及“863項目”1項的支持。

“中國國內對生命科學有很大需求,這輩子一個很大的機會來了。”6年前,姜和及其團隊在四川創辦了成都海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過,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如今,他的公司已成為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醫藥臨床前外包服務公司之一。

目前,公司已幫助國內外制藥企業完成數百個新藥研發項目,長期客戶群包括跨國制藥公司、上市生物技術企業等20多家,“全世界前十大制藥公司中,有六七家是我們的合作伙伴,美國政府衛生部、醫療應急中心等都是我們的客戶。”姜和說。

摸爬滾打中成長

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業周期長,更有不可預見性。這個行業的創業者注定了要在摸爬滾打中成長。

2008年,戴立忠離開學習和生活了18年的美國,懷揣“科技報國”的理念在湖南長沙創辦了聖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我現在當上了企業家,但我的使命與責任始終不變,我的夢想和目標始終不變,那就是讓我的研究和成果服務於國民基本的醫療需求,為民眾提供准確快速的診斷,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全面系統的保健。”戴立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的公司如今已經成為湖南省18家示范性醫藥企業之一,而且已經奠定了其在全國生物醫藥行業龍頭企業的地位。成功是令人矚目的,然而困難也是切實存在的。

“生物醫藥企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點,如果得不到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其產業化之路將困難重重。”戴立忠說的是許多生物醫藥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此外,戴立忠還提到,在產品銷售渠道方面,在人才的“引”和“留”上,生物醫藥企業都面臨許多問題。

不過,再多的困難也擋不住創業者的熱誠和堅持。“我們要做的是創新。我們這一代做不成,還有下一代。”梁朋說。

中國的生物醫藥業起步晚,這同時意味著挑戰與機遇。在這條並不平坦的道路上,眾多海外歸來的人才正在努力前行。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