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火線撤離 偉大祖國接我回家

本報記者 杜尚澤 趙成

2012年10月19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這是一組至今依然震撼人心的數字——動用182架次中國民航包機、24架次軍機、5艘貨輪、1艘護衛艦,租用70架次外航包機、22艘次外籍郵輪、1000余班次客車……2011年2月底至3月初,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撤離,讓分布在利比亞各地的35860名受困中國同胞,在短短12天中全部安全撤出、回到祖國懷抱。

  “外交為民”,中國再書一個經典。

過去十年,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工作機制日益完善,能力不斷增強,水平顯著提升,讓海外中國公民更有安全感。利比亞撤離行動親歷者、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黃屏對此感觸尤多。

一整套指揮體系火速建立,海陸空一體、東西南北多路的大撤離迅即展開,“擺渡”和“蓄水池”成為兩個撤離模式

2011年2月19日,利比亞局勢動蕩導致部分城市失控,有中資機構營地財物被搶、人員受傷。

消息傳來,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相關方面迅即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全力保障我駐利比亞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時間緊迫,一旦戰火四起,3萬多同胞就可能危在旦夕。黨中央、國務院及時研判利比亞局勢走向,果斷做出決策——撤離在利比亞中國公民。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國家行動。規模空前、距離遙遠、局勢動蕩,如何確保我國公民在利比亞全面開戰前全部撤出?部署與執行都困難重重。

2月21日16時,外交部召開部際協調會,在研究利比亞局勢后作出判斷:形勢嚴峻、事關重大、外交部恐難獨立應對,須上升至國家層面研究。自此,這場撤離行動,從外交部層面升級為國家行動。

“從2月21日起,領事保護中心就開始24小時運轉,我們分成了幾個小組,迅速起草方案、完成報批。”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黃屏語氣頗為振奮。

22日一早,國務院應急指揮部正式成立,同時啟動國家重大突發事件I級響應。當時指揮部明確提出“千方百計保障我人員安全,千方百計保障我財產安全,千方百計維護我國家利益”,“這為開展撤離行動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黃屏如是說。

一整套指揮體系火速建立,海陸空一體、東西南北多路的大撤離迅即展開。

“擺渡”、“蓄水池”兩個模式應運而生。“擺渡”,顧名思義,選擇交通便利、食宿條件較為充裕的地點作為中轉站,將自利比亞撤出人員先集中到中轉地安置,再轉運回國。而“蓄水池”,則是針對大規模撤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混亂無序現象,將分布在機場、碼頭附近的中資企業營地作為“蓄水池”,集中安置待撤人員,再分批有序組織人員前往機場和碼頭登機登船。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