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火線撤離 偉大祖國接我回家【2】

本報記者 杜尚澤 趙成

2012年10月19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看到貨船上升起一面面五星紅旗,岸上同胞們就如同吃了定心丸,和平外交理念和路線也讓中國在關鍵時刻贏得支持

前方后方,撤離行動高效、有序開展。

黃屏對當時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依然記憶猶新。

“21日發出指令后,中遠與中海運的5艘貨輪很快就趕到了班加西港外深海區集結。盡管班加西港的吃水深度隻有9米,大型貨輪無法停靠,但這些輪船沒有離開,而是在船上升起一面面五星紅旗。岸上的同胞們看到國旗,就如同吃了定心丸,知道祖國來接他們回家了!”

“撤離過程中,很多人來不及帶上護照和証件。我們急中生智,迅速設計啟用了中國公民應急旅行証件,就是一張A4紙。撤離工作組在利比亞、埃及邊境現場發放、填寫、貼照片,作為撤離人員的臨時身份証明。從利比亞撤往突尼斯的萬余人,很多也是拿著這樣的‘護照’順利過境。”

“由於大多外航包機都拒絕冒險,為了進入利比亞南部組織撤離,赴塞卜哈工作組隻能馬不停蹄地從北京飛往開羅,又轉機飛往馬斯喀特,再飛往迪拜,最后在埃及航空公司包機敲定后,飛回開羅,再從開羅趕赴塞卜哈。他們連續飛行幾天幾夜,被大家稱作‘把飛行進行到底的人’。”

“撤離過程中情況瞬息萬變,一個變化往往引起連鎖反應,協調難度非常大,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狀態,隨時掌握每個地方有多少人急待撤離,有多少人需要轉運回國,有哪些交通工具可用。每天能休息兩三個小時就很‘奢侈’。”回憶起緊張的組織指揮工作,黃屏說:“由於工作強度太大,我們規定普通工作人員連續工作12小時后,必須執行一項任務——睡覺。”

同時,中國長期堅持的和平外交理念和路線,也讓中國在關鍵時刻贏得了支持。撤離行動中,我國進行了廣泛的國際協調,不少國家對我撤離行動提供便利和援助,大部分國家都在第一時間全力以赴地幫助我國公民撤離。

希臘提供了克裡特島上的郵輪和度假酒店,不僅積極協助我國的撤離行動,還為13300多名中國公民保障了住房與飲食﹔突尼斯杰爾巴島的機場平時主要供小型飛機起降,但在11000多名中國公民通過此地撤離的過程中,當地機場迅速為運送撤離中國公民的大型飛機改善了加油設備﹔蘇丹喀土穆的機場允許我國軍機降落﹔埃及為我國公民撤離轉運提供了大巴車……

經過不分晝夜的連續奮戰,截至3月2日這一天,全部同胞順利撤出利比亞。3天之后,所有同胞全部回到祖國。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