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征地拆遷款如何用?平昌失地農民理財課上學會“錢攆錢”

葉曉楠

2012年11月02日16:49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理財課上學會錢攆錢”。日前,參加四川省平昌縣失地農民理財培訓班后開辦起小買部的杜春燕,邊把一包煙遞給工地工人周尤富,邊樂呵呵地說。

杜春燕是四川省平昌縣西城管委會竹園村村民。平昌縣啟動金寶新區建設項目后,杜春燕家獲得了征地拆遷款36.4萬元。如何有效利用這筆“巨款”,她一直比較糾結。在平昌縣,像杜春燕一樣糾結的村民不在少數。去冬以來,該縣為推動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進程,啟動縣城老街改造工程,動遷7000余戶。在這些農戶中,獲得補償款最多的達54.2萬元,最少的也有12.8萬元。

“沒理財經驗,他們手頭上一下子有這麼多錢,真不知道怎麼利用。”平昌縣就業局SYB理財創業培訓師易燕說,一些村民理財無路,拿到拆遷補償款后,大手花錢,補償款很快用完。“如何理財已經成為失地農民急需解決的大問題。”平昌縣就業局局長陳瑞說。對此,平昌縣在開展失地農民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的同時進行理財培訓。目前已培訓7期,近500名失地農民受訓。

“地裡要種庄稼才能保收,資金也要合理配置才能應對通脹。就像水塘蓄水一樣,財富增長不僅要節流更要開源,失地農民要合理投資理財才能讓水塘裡的水更多。”培訓時,易燕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讓村民們理解理財的重要性。

由於不同家庭的需求不同,培訓班授課並不只是教一些普適的理財經驗,而是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易燕就建議村民可把征地拆遷款當成“第一桶金”,在金寶新區還沒有完全建設起來前,手頭上資金少的,可圍繞服務新區建設期間眾多建筑工人來理財、創業﹔而資金多、經營能力強的可著眼於新區建成后物管、商貿來創業,切忌盲目去享受、攀比。

參加了理財培訓,失地農民們或多或少都受到一定啟發。五一村杜大爺說:“這樣的培訓太好了,干了一輩子農活哪懂得讓錢生錢。”竹園三社的林峰雲說:“在培訓班學習后,我開始學駕駛技術,學成后准備買輛貨車跑運輸。”而金寶社區失地農民王雲原本想將28萬多元的補償款存銀行賺利息,參加完理財培訓后,就覺得收益太低不劃算,准備先到平昌飯店去學烹飪技術,然后開家飯店當老板。

目前,平昌縣就業局決定將理財培訓班的規模擴大,將結合創業、就業技能培訓,組織小分隊進社區,採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實踐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失地農民正確理財,開辟長久的就業、創業致富之路。

(責任編輯:劉猛、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