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圓百姓安居夢——黑龍江推進保障房建設紀實

2011年12月14日10: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2011年3月,中國政府庄嚴承諾:今年全國要新建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

  黑龍江省建設任務84.54萬套,佔全國總量8.45%。

  如期完成國家規定的任務,是使命、更是責任。

  拆遷、資金、分配、監管……黑龍江舉全省之力,攻堅克難。截至今年10月底,已開工86.75萬套,竣工37.8萬套,均居全國之首。

  拆遷難、工期短、資金缺

  難題一道道化解,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安居才能樂業。

  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及重工業生產基地,黑龍江城市基礎設施和城鎮職工住房建設相對滯后,形成了大量集中連片的煤礦、林業、城市、墾區和國有工礦等棚戶區。到2007年底,全省有廉租住房保障對象71.88萬戶,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一想到這麼多群眾住房還很困難,我睡不著覺呀!”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說。

  2008年初,黑龍江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保障房建設攻堅戰開始了。

  拆遷難,成為保障房建設的“攔路虎”。

  創造了“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龍江人好樣的:“黨委領導、政府組織、發動群眾、各方參與、創新政策、嚴密程序、科學拆遷”,探索了一條和諧拆遷、陽光拆遷、依法拆遷的新路子。

  包地塊、包項目、包“滯遷戶”、開展拆遷會戰……干部走千家進萬戶做群眾工作,最大限度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拆一還一、以舊換新、以小換大、稅費減免政策有效落實。在齊齊哈爾,市長每10天、主管副市長每5天聽取一次房屋征收進展情況匯報,確保保障房拆遷工作順利進行。

  面對新《拆遷條例》出台后的新情況、新問題,黑龍江省制定了《黑龍江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意見》,為各地推進征收拆遷提供了有力依據。

  曾經因為上訪出名的黑龍江通北林業局,在棚改拆遷過程中,沒有出現一個釘子戶,也沒有出現一個上訪戶。

  “隻有不會做工作的干部,沒有群眾聽不進的道理。”通北林業局副局長孫福學感慨地說。

  上千億的資金缺口,讓財政並不寬裕的黑龍江省不輕鬆。

  “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圓了百姓的安居夢”!省長王憲魁每月主持召開市地和省直有關部門工作推進會,現場研究、調度、破解資金難題。省級財政超收部分的2/3、國家代地方發行債券資金轉貸地市部分的2/3、市縣當年超收財力的大部分、土地出讓金淨收益10%以上、住房公積金增值扣除相關費用后淨收益,全部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今年,全省各市縣落實銀行貸款52.8億元,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與嚴寒爭速度,向科技要質量。哈爾濱、大慶、雙鴨山等13個市政府對所有項目都倒排工期,科學施工,設置節點,大項目分解為若干小項目,對具備條件和初步具備條件的項目,邊拆遷邊開工,拆一塊開一塊,開工率從7月份開始每月平均以15%以上的速度遞增。截至10月底,全省保障房安居工程開工率和竣工率分別為100%和40%。

  重點工作巡查、落后單位約談、任務目標問責

  措施一項項推進,考驗著政府執政能力

  沒有考核檢查,哪有任務落實?豪放、大氣的龍江人“較了真”:保障房建設納入市(地)目標考核體系。巡查、約談、問責,促進工程建設快速均衡推進。

  “頭上戴了個‘緊箍咒’,保障房建設絲毫不敢放鬆。”雙鴨山市委書記李顯剛一臉嚴肅。

  黑龍江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巡查重點工作、約談落后單位、通報總體進度、問責任務目標、分管副省長代表省政府對工作進展緩慢的6個市、縣的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進行約談﹔省住房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先后三次約談排名靠后的32個縣(市),並責成各市(地)對所屬落后縣(市)進行約談問責。

  省紀委組成專門檢查組,巡回各地對工程建設進行專項督查﹔省住建廳分三個批次對13個市地和農墾、森工系統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地毯式巡查。

  省住建廳對棚改回遷房和保障房的空間布局、功能設置、建筑風格、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明確規范。從項目選址、設計、施工,到后期配套建設,每個環節都從嚴把關,層層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責任制,省紀檢、財政、建設等相關部門加大日常監督巡查和抽查力度,防微杜漸,確保安居工程真正成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公平分配、嚴格監管。黑龍江提出:以街道辦事處初審、公示,住房保障部門審核,民政部門審核,最后返回住房保障部門公示 “三審兩公示”為原則﹔分配房源、分配過程,分配結果 “三公開”﹔對保障家庭成員、收入、住房、勞動能力、實際困難、社會關系等一年一審核、定期回訪、動態管理﹔對已不符合保障條件的家庭及時退出,保障了保障房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哈爾濱市不斷健全完善准入和退出機制,按年度發布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收入標准和住房困難標准,實行資格年檢制度,幾年來,已對21704戶不符合保障條件家庭,取消了保障資格。

  百姓受益,財政增收,多方共贏

  建設成效顯著,探索之路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走進哈爾濱市中心的群力新區易地安置項目——民生尚都所在地,64棟共118萬平方米的保障房小區外裝飾工程已全面完工。室內窗明地淨,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上下水、暖氣安裝調試。預計年底將有4000多戶居民喜遷新居。

  不能讓保障性安居工程成為新的棚戶區和城市敗筆,已成為黑龍江全省上下的共識。30多個省級示范項目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效應。黑龍江今年先后組織開展兩次安全質量督查巡查和三次安全質量大檢查,有力地促進了保障房建設質量和水平的提升。

  哈爾濱市以“拆一還一”、上靠戶型、“股折租”、設立貨幣補償底線和優撫對象保障等為主要內容,強力推進保障房工程建設。市場與政府“兩個輪子”一起轉,有效解決了資金難題,僅今年就落實資金170多億元。兩年多來,全市共有2.8萬戶搬進了新居,今年還將有2.6萬戶喜遷新居。

  “政府拿到的所有收益投入到建設保障房,通過政策上的安排回饋給老百姓。”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蓋如垠算了一筆賬:按照哈爾濱市的征遷安置模式,按戶均改造建筑面積60平方米、回遷房市場價6000元/平方米計算,扣除被征遷房屋原價約6萬元,平均每戶房屋增值可達25萬元左右。

  群力新區尹大娘的“算賬”佐証了蓋如垠的話:棚改前家裡被征收7平方米小屋,按政策花幾萬元錢就得到了一套40平方米住房。“8000多元一平方米呢,一下子就多掙了幾十萬!”

  老百姓得實惠,財政收入也增加了。黑龍江省住建廳負責人介紹說:棚戶區每投資1億元,將產生6億多元的帶動效益。去年完成棚戶區改造投資600多億元,可產生近4000億元的拉動效益。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房地產完成投資752億元,實現稅收109.5億元,加上相關的建筑業實現稅收79.1億元,兩項稅收總和分別佔全省地方稅收的40.6%, 全省地方財政收入的16%。

  安居工程有力促進了經濟增長。今年黑龍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鋼材需求量248萬噸、水泥2100萬噸、玻璃26億平方米、用工人數約140萬人,直接投資1000億元左右,建筑、建材、交通運輸、節能環保材料、裝飾裝修等50多個相關產業迅速發展。

  中小戶型住房供應比例加大,也促進了住房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在棚戶區改造中,對符合保障條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就地落實政策,對中等收入“夾心層”通過上靠戶型改善住房條件,分解了部分商品住房的剛性需求,平抑和穩定了居民普通住房價格,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解決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問題的道路。

  “黑龍江保障房建設成效顯著,任重道遠。”黑龍江省副省長於莎燕感慨地說,探索之路隻有起點沒有終點,隻要我們按照中央要求,立足省情,就能探索出一條符合黑龍江實際的保障房建設之路。 鄭少忠 袁泉 丁志軍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