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國家發給農民養老金隻夠吃飯 處級干部每月4000多

2012年03月20日17:02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農民養老金啥時能和總理差不多?

  個別農村基本養老金不如“低保”,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養老金相差甚遠,最基本的養老金不足以維持體面的生活……養老問題正成為困擾我國民生的重大問題之一。

  3月12日,人民網舉辦“加快建立多支柱的中國養老保障體系”座談會,全國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紛紛就我國養老保障現狀以及如何建立多支柱的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發表見解。

  社保專家、清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提出:實現國民基礎養老,從總理到農民退休待遇差不多的現實離我們還有多遠?人們怎樣能為自己的養老賬戶多增加些保障?

  國家發的養老金隻夠吃飯

  我國超過60歲的老年人口已近兩億,並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何平看來,想靠國家發的養老金過上富裕的老年生活,這種期望值最好要降低。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家的養老金隻能保你吃飯,每年的勞動收入、房屋資產等幾項收入投資加在一起,才可能維持一個人體面安逸的生活。”

  “2007年海南農墾不斷發生持續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20萬退休職工發不出養老金,且養老金標准很低。”全國人大代表、海南農墾局局長王一新告訴 《中國經濟周刊》,“國務院連續8年增長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養老金是好事。但在實踐中,錢雖然漲了,並沒有消除大家心裡的怨氣。”

  “舉個例子:同樣是處級干部,公務員退休金可以拿到4000塊﹔事業單位平均拿到3000塊,差別很大。如果在我們農場當場長,相當於處級,也就是2000塊,差別更大。這是大的制度設計問題。”王一新說。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高法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徐睿霞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調研中發現,現在國家對農民參加新農保的繳費水平分為每年100至500元5個檔次,城鎮居民的繳費水平則是每年100至1000元。等農民開始領取養老金的時候,除了個人賬戶裡的錢,中央財政會給基礎養老金55元,各省和自治區、直轄市根據財力又配套補了一些經費。但現在農民這塊按最高500元算,最少也要交費15年,60周歲拿養老金。如果現在55周歲,就要先把前面10年的補齊再交5年,到60歲的時候領養老金。如果這個農民選擇了500元,經測算,他將來領到的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總和是109元。從內蒙古來看,農村低保水平是165元,城鎮居民是326元。這意味著現在領到的養老金還不如相對應的低保金高。”

  “城鎮和農民的養老制度,在操作層面上不進行調整,就僅僅是制度層面的全覆蓋,而不是大家積極響應和繳費的真正全覆蓋。”徐睿霞說,至於中小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雇用了員工之后都不太願意交養老金,一個重要因素是企業負擔過重。“按照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收入的60%300%作為一個繳費的基數,統計局在統計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時候,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算進來,結果測算出的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就遠遠高於很多中小企業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企業也就沒有積極性來響應國家的政策。”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