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環球時報:以大國的胸襟包容韓國

2012年05月28日11:23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何亮亮
 
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系為國人所關注,而當前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普遍而言都存在問題,大部分與中國交界或比鄰的國家,中國網民都頗有怨言,對於像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一些網民經常痛加討伐,都事出有因。對於網上輿論,視而不見固然不行,太當回事兒也不行。網絡上極端言論最容易吸引眼球,也容易提高點擊率,但是不能認為極端的言論就有代表性。 
 
朝鮮半島一個民族兩個國家,介於中國與日本之間,歷史、文化、民族等多方面都與中國關系密切,今天朝韓在外交和軍事方面的一舉一動,都不能不牽動中國,中國網民因此對於朝鮮半島分外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在中韓關系的民間層面,兩國網民之間相互敵視和對陣,常常引起兩國甚至第三方(如日本)媒體的關注。這方面近年來兩國媒體單獨或聯合舉行的民意調查,結論一致,那就是接受調查的中韓網民相互敵視對方、不喜歡對方。
 
這是否說明中韓兩國民眾普遍敵視對方?並非如此。中韓兩國的網絡普及率都很高,網民佔全國人口比例很高。中國網民數量高達5億多,而網絡調查通常隻有幾千人次最多幾萬人次參加,其代表性不成比例。在統計上,要作為反映全國性現象的數據是無效的。
 
現實情況也決定了中韓之間的憎惡是存在於有限范圍。中國是韓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和出口市場,是韓國最大的游客來源和留學生來源,中國與朝鮮又有良好關系,這些條件決定了韓國官方和民間都不可能敵視中國。同樣,韓國的商品、文化、留學生,韓國在東亞的戰略地位,也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中國民間的“韓流”即使現在已經有所減退,但民間特別是年輕一代對韓國文化仍非常喜愛,喜歡“韓流”的中國青年肯定多於“憎韓者”。
 
中韓之間當然存在問題,無論是海上的島嶼爭端、漁業糾紛、交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還是歷史問題和對於朝鮮問題的看法,雙方官方和民間之間都有歧見,那也是正常的。盡管網絡民意未必有效,但在某些方面也說明了中韓之間存在一些相互厭惡的情緒。在某種情況下媒體炒作是一方面的因素,自身國民的心態未擺正則是主要因素。我覺得作為中國人,特別應該從大國的角度理解朝鮮半島與中國的交往歷史,這方面迄今還缺乏權威的、客觀的記述,以至於青年一代觀眾看到《大長今》當中的漢字、漢方感到吃驚。而且如果我們能更多地理解朝鮮半島一部分民眾對中國的復雜感情,我們的表現可能就更為包容。一些韓國人或許還沉浸在“歷史上受中國、日本欺負”的悲情中,但韓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不是以這種悲情作為基礎的。其實,隻要看看每天到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紀念館去參觀的韓國人,一切就會盡在不言中,也會對一部分韓國網民的過激言論不太在意。
 
有人說韓國人親美,其實菲律賓人、日本人或許都親美。但是這些鄰國離中國近,離美國遠,這是基本事實。我們應試著去了解中國在歷史上的大國風度和胸襟。從秦朝以來中華文明是東亞的領導者,中國通過朝貢體系維護著東亞的和平,中國也一直吸引著八方來朝,只是在明清兩朝自我封閉才逐漸衰落。如今中國正在重新成為東亞的主導者,作為大國國民,我們應以包容的心態,冷靜看待當前中國與周邊國家尤其是與韓國的關系。▲(作者是鳳凰衛視評論員)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