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自閉症孩子引發極端事件 為啥難融進普通學校

2012年09月24日09:40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9月6日,深圳市寶安區寶城小學五年級,19名學生家長聯名寫信,拒絕15歲的自閉症孩子李孟(化名)留在班內。原因是他自律性差,包括青春期問題在內的一些行為影響到其他同學。

9月16日,還是深圳寶安區,一名9歲自閉症孩子因為向同學做出咬人的動作,被勸回家休息,當天中午孩子不幸從窗口墜亡。專業人士分析,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使得他到了上學時間就要出門,門被鎖就選擇了窗口。

因這兩起極端事件,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自閉症兒童到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的問題引起了輿論的普遍關注。未得到妥善解決的事件背后,是一些自閉症孩子的家長為孩子尋求“融合教育”的荊棘道路,是國家“隨班就讀”政策缺乏“支持系統”的尷尬現實,是教育軟環境對這些孩子的冷漠、忽視。

■難融進去的“普通學校”

9月22日下午,由壹基金牽頭為“李孟”們會診上學難的研討會在深圳舉行。在遼寧大連一個關於自閉症孩子的研討會上,與會的家長和專家也在熱烈地討論這個事兒,還有家長表示要聲援李孟。

“這些孩子上學實在不容易。”該研討會的發起人王國光女士,電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是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從2005年起一直在做自閉症早期融合教育工作。剛起步時王國光發現,雖然自己是做“專業”的,但是同時還要做“環境”:在沒有學校肯接納孩子的情況下,她那些專業知識無用武之地。

一個孩子該上幼兒園了,經過之前的自閉症康復機構接受訓練,完全可以融入正常的環境。王國光陪著家長一起去找幼兒園,兩個月的時間內接觸了至少20家,統統都被拒絕了。王國光想去給幼兒園的老師講講自閉症是怎麼回事、孩子有什麼樣的特點,但是對方根本沒有興趣聽,有的委婉讓她找別的地方,有的直接建議她把孩子送到自閉症的康復機構。“能聽我講講話,我就謝天謝地啦。”

最后,一家工廠幼兒園“收留”了那個孩子。原因是幼兒園不景氣,出於經濟考慮才同意。雖然允許孩子進來,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定制了許多的“規矩”:這個孩子得到三樓,不能跟別的孩子一起上課﹔玩具得別的孩子玩過了,才能給他……這些“不平等條約”其實把孩子“隔離”出去了,但她還是建議家長讓孩子進來。“進入到這個環境裡才能談融合,這是第一步。”王國光說。

然而,並不是所有適合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孩子,都有這樣幸運的“第一步”,尤其是處於小學、中學階段的。在一個自閉症孩子家長的論壇裡,一個主題為“荊棘求學路”的帖子,引出許多家長的辛酸經歷。

一位家長描述為孩子求學的不易:“……上學的年齡轉眼就到了。那時,我真正感到壓力巨大。這種壓力比當年確診時更大。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像阿裡巴巴一樣,念一句‘芝麻開門’,學校的大門就開了。”

這麼幾年過去,王國光感慨社會有了進步。現在許多人願意聽她講話,自閉症孩子的入學率也高了很多。但是,還是有許多的學校拒絕這些孩子。不久前她陪北京的一位家長去找小學,老師直接就拒絕了,“說我們是普通學校,針對的是普通學生,你這孩子應該到特殊教育機構去,我們沒有專門的師資力量。”王國光說,或許學校沒有相應的資源是現實,但是這些學校的態度不是去了解這些孩子的特點、需要做些什麼,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責任編輯: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