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法美科學家首次“活捉”粒子摘諾貝爾物理學獎【2】

2012年10月10日09:1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 釋疑

微觀與宏觀世界如何不同?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周正威介紹,物理世界分成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是人眼能見到,能夠操縱的現實世界,而微觀層面則由極小無比的量子構成,在微觀世界中的量子,有著宏觀世界無法想象的特性。

對此,物理學界有一個很著名的說法:“薛定諤的貓”,其中,貓相當於微觀世界裡的量子,可以同時存在於兩個不同的狀態中,如“死”與“活”,隻有進入宏觀世界時,這種狀態才會被打破。

周正威解釋,在量子世界中,量子可以同時處於A地和B地,但在宏觀世界中,一個人無法同時存在於左邊的屋子和右邊的屋子裡。

“量子這種疊加狀態,用人類的一般意識是無法說清楚的。”

他說,目前獲獎的物理學家就在挑戰這種極限,試圖在微觀和宏觀之間挂鉤,“他們的想法是,把微觀的系統盡可能做大,先控制一個離子的疊加狀態,然后控制幾個,再幾十個,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足夠大到進入宏觀層面。”

如何在微觀世界“捕粒子”?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周正威說,法國與美國的這兩位科學家一同得獎,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性,即能夠操縱微觀世界裡的單個量子。

他解釋,戴維·瓦恩蘭所做的工作,是用激光冷卻帶電的離子,令其處於溫度極低的狀態,能量也降到最低,這樣,原先能量和狀態極其不穩定的離子就被“囚禁”了,然后就可以用激光操縱這些單個離子的內部狀態。

他表示,戴維做的系統稱為“離子井”,“就好像把離子陷在井裡一樣,他的組是現在世界上這塊做得最好的。”

而獲獎的法國科學家則採用了另一種方式,即微波為主,激光為輔的方式來操縱單個原子的量子狀態,其系統被稱為“微波槍”。

新京報記者 金煜

■ 人物

塞爾日·阿羅什

塞爾日·阿羅什是法國人,現居巴黎,1944年9月11日出生於摩洛哥,1971年他從法國第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法蘭西學院教授兼量子物理學會主席,同時他也是法國、歐洲和美國物理學會會員。阿羅什的獲獎,使法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達到了55人。阿羅什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科學。

戴維·瓦恩蘭

戴維·瓦恩蘭是美國物理學家,1944年出生於美國密爾沃基。1970年,他從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供職於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和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瓦恩蘭現為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離子儲存組組長。

(鄧琦)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