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莫言老家擬花千萬種萬畝紅高粱 官方:賠本也要種【4】

2012年10月18日09:17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分一杯羹

高密最大一家農家樂老板將農家樂改名為“紅高粱庄園”,包間名稱改為與莫言小說有關,比如“紅高粱”等與蘿卜相比,很多人在諾貝爾效應裡想得到更多。莫言新聞發布會召開前,發布會所在酒店費盡心思,在布置會場時,把莫言身后的酒店標志放得盡量低,想讓電視媒體在播放莫言採訪時,能露出酒店標志。

“莫言迷”張守雲收藏了一百多套莫言不同版本的書。旁邊的人羨慕他,“你可算賺了”。張守雲一揚頭,“我該准備5000套!”他從去年就開始准備,計算著莫言得獎還應有兩年時間。他頗為懊喪,“准備的還是太少了”。莫言得獎那天,他沖上去要了三個簽名。“不敢再要了,差不多就行了”。

館長毛維杰的手機這幾天幾乎被打爆。不斷有人詢問:“能不能把我列為莫言研究會的理事?”此前,莫言研究會已有35個理事。毛維杰顯得很為難。“門檻一定要提高”。對於莫言文學館來說,從以前的“羞羞答答”到如今的“理直氣壯”。一度傳出要遷出重建的消息,毛維杰后來面對記者不得不多次強調,只是在現有基礎上擴建。

10月15日,東營一所大學的文學院院長來到莫言文學館,要求建一個實習基地,學生可以來幫忙。他向同行的人比劃著,“牌子要挂在這裡,要快,不然以后就挂不下了”。他還強調了一句,“遷走也不怕,牌子要跟著走”。高密當地的一些文化人士很擔心外來者搶佔莫言的資源。文化界人士李章合看到膠州電視台強調莫言是喝膠河水長大的,受膠河文化影響。他有些著急,“膠州都能把莫言往他們那裡拉”,高密更不能落后。招商局局長王述忠10月15日就開會研究如何讓莫言促進招商引資。他多次強調利用莫言提高知名度、美譽度,卻也表示,“還沒想好具體怎麼做”。

怎麼打莫言這張牌?他看著記者,你給出出主意?

商人在這方面總是能得風氣之先。高密最大一家農家樂的老板馮濤決定將農家樂改名為“紅高粱庄園”。飯店裡的包間名稱均與莫言小說有關,比如“紅高粱”、“白棉花”等。10月13日,馮濤請來了青島農業大學的教授,指導如何種植高粱。他准備明年春天和周圍的老百姓進行股份合作,種上200畝彎頭高粱。

“高粱地裡有故事”,他要把紅高粱電影裡的場景搬進高粱地。

在高密,“隻有我這裡能看到成片的高粱”。

“萬畝紅高粱”計劃

要種一萬畝的紅高粱,隻能每畝地補貼一千塊錢,“把本先給農民”,“這一千萬先要扔出去”馮濤錯了。膠河疏港物流園區管委會等待這個機會很久了。他們的藍圖顯得波瀾壯闊得多。

10月15日,管委會拿出了弘揚紅高粱文化,打造半島特色旅游帶的計劃書。這是一個需要投資6.7億元的項目。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紅高粱文化休閑區,紅高粱影視作品展示區,膠河沿岸景觀帶,以及鄉村度假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他描繪了建成后,水陸交替,紅高粱與碧水相互交映的景色。在紅高粱文化休閑區,將會種植萬畝紅高粱。在幾天前,他們提出的還只是2000畝。

范琿對這個項目頗有信心。“借莫言的東風”。雖然膠河治理這一項,他認為就要花費近兩億元。他希望能夠成為政府的項目,再加上社會資金的投入,“三年一定能建成”。范琿也擔心收益,尤其是萬畝紅高粱。

在高密,農民不願再種紅高粱。管委會曾經為了鼓勵農民種紅高粱,每斤高粱補貼一塊錢。第二年,即使補貼,也沒有人種了。現在要種一萬畝的紅高粱,隻能採取每畝地補貼一千塊錢的方式,“把本先給農民”。一畝地一千,一萬畝就是一千萬。“這一千萬先要扔出去”。目前,高粱很難發展產業,如果旅游不能賺回來。范琿也很明確地表示,“一時半會兒很難賺回來”。但是,他還是期待著政府同意這個項目。

作為莫言的家鄉,他希望,“以大投入、大招商推進大調整、大發展”。他認為莫言的家鄉必然會成為中國農村的縮影,中國對外形象的窗口。在建設定位甚至應該高於高密,“不能壞了中國的形象”。

(責任編輯: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