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曹林:“自媒體”是個被夸大的概念

曹林

2012年10月23日10: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與“人人都有麥克風”這句話一樣,“自媒體”這個詞在當下很是火熱,網眾們常用這個詞來“羞辱”一些不爭氣的傳統媒體。這個詞,因為迎合了公眾在傳播中的中心感和主體意識,滿足了網友擺脫被動的受眾身份自立門戶“成為信息發布中心”的想像,而一語風行。關於“自媒體”,最讓網友熱血沸騰、成為“自媒體宣言”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當你的微博粉絲超過100個,你就是一本內刊﹔超過1000個,就是一個布告欄﹔超過1萬個,就是一本雜志﹔超過10萬個,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萬個,就是一家電視台﹔超過1000萬個,就是一家省級衛視﹔超過1億個,那你就是CCTV。

這個宣言確實誘人,在信息喧嘩眾聲狂歡的時代充滿蠱惑人心的力量。但在公眾歡欣鼓舞地自詡成為“通訊社”和“電視台”,自以為可以“逆襲”甚至取代傳統媒體而登堂入室時,我不得不潑一盆冷水:自媒體其實是一個被夸大的概念。微博再萬能,網絡再強大,社交平台再熱鬧,個人的賬戶也只是人際交流的空間,無法擔當起媒體的功能。

“媒體”並不是一個隨便的概念,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成為媒體的,“人人都有麥克風”是現實,但並非手裡有了麥克風就可以自動成為媒體。

先從媒體的概念來說,最簡單的描述是“傳播信息的媒介”——依此來看,個人的微博似乎可以擔當這一功能,因為我們接受到的很多信息,都源於微博,很多人每天花很多時間刷微博,並從海量的微博中獲取信息,但是,我們只是“接收”到這些信息,最終確証這些信息的真假,核實准確和詳細的消息,多數還得依靠紙媒、電視、廣播這些傳統的媒體。

姚晨的微博確實很有影響力,粉絲眾多,微博轉發量超高,但確証“十八大何時召開”、“王立軍受審時說了些什麼”、“莫言有沒有獲得諾貝爾獎”這樣的新聞時,人們絕不會到姚晨的微博去看。“自媒體”很多時候就是一場自以為是的想像,它無法真正承載起“媒體”功能,因為作為個人,無法跨越“公信力”這個門檻。

媒體的功能,不僅在於傳播信息,更在於它有一套制度安排和系統設置,對信息進行把關,保障所傳播信息的真實性,以一個單位的形象和聲譽為擔保,塑造自身的公信力。人人都可以“傳播信息”,但要成為“媒體”,必須擁有採集、核實、發布信息並贏得公眾信任的能力。其中,採集和核實信息非常重要,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採集信息,需要一個強大的專業團隊對正在發生的事件進行報道﹔更為重要的是,要擁有對信息源進行核實、防范虛假信息的能力。無論是通訊社,還是電視台,光有人力、印刷機和直播機器還不夠,還必須有訓練有素的採編團隊、獨特的信息網絡和渠道、核實糾錯把關機制、獎懲考評機制等。

而這些,所謂的“自媒體”都不具備,它只是一個信息發布的平台。個人微博的影響力再大,再有公共精神和公益追求,也只是私人的信息發布和交流平台,不具備公共屬性。媒體的核心,不在於“媒介”,而在於對信源負責任地求証並把關的能力。看微博上那些所謂的大V和明星,其一,他們提供的信息多是觀點信息,個人對時事的評論,少有“事實信息”﹔其二,他們對事實的“報道”多是轉發,或是道聽途說,缺少原創﹔其三,缺乏核實的機制,以及核實求証的驅動力﹔其四,對自身的微博言論缺乏責任壓力。

微博這樣的社交平台,功能在於娛樂、交流和制造雞零狗碎的話題,而無力進行新聞生產。每天所生產的數億條微博,並沒有多少是原發,更算不上新聞。微博上的多數新聞信息,都轉發自傳統媒體,或者傳統媒體的官方微博。微博也常會曝出不少新聞線索,但僅僅只是“線索”,確証和核實的過程,網眾會參與其中,但最終還需傳統媒體的“介入”才能成為新聞。

不可否認,隨著微博等社交平台的興起,大眾在新聞生產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改變著新聞生產的過程,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是革命性的,它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兩者的合作也改變著新聞的時態和語態。但“自媒體”在當下還只是一個虛幻的概念,它僅僅只是一個“渠道”,傳統媒體不可替代。姚晨粉絲再多,也只是一個人的秀台,成不了報社和通訊社。

微博之類的社交媒體在某些問題上承擔了太多“報道”的功能,這是不正常的,既導致了假新聞的泛濫,也沖擊著傳統媒體的公信力(網絡上看得見,紙媒上看不見)。一個健康的社會,專業有分工,新聞報道的生產應交給媒體(需要一個自由報道的體制),而不要讓社交平台發揮其無力發揮的功能。

(原標題:“自媒體”是個被夸大的概念)

(責任編輯: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