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追蹤“地溝油”黑色產業鏈【2】

——公安部督辦重慶“4·20”特大“地溝油”案件透視

2011年12月13日09:25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挖:循線牽出黑色利益鏈
 
  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看守所,記者見到了犯罪嫌疑人曹先合。年逾花甲的他,提起收購餐廚垃圾掏撈“地溝油”的犯罪事實,悔恨不已。
 
  “我原來是養豬的,自己去餐館、食堂收潲水,拿來作飼料。進價1公斤7毛到1塊錢,但熬煮掏撈后就可以賣到3塊錢左右,我就買了設備自己掏油,想多賺點錢。”
 
  曹先合將餐廚垃圾進行水油分離,再賣給下家,只是這條“地溝油”黑色利益鏈上的第一環。
 
  在看守所,記者見到了另一犯罪嫌疑人代某。這名年輕女子隻有初中文化程度,卻是從事“地溝油”精加工的重慶永川某油脂廠的檢驗員。
 
  記者:“原料油是什麼樣的?”
 
  代某:“進廠的油很臟,顏色很黃還帶氣泡,有沉澱物。”
 
  記者:“怎樣檢測?標准是什麼?”
 
  代某:“隨機抽取的,不是每桶都檢測。不知道按什麼標准,廠裡有個數據,記不清了。”
 
  ……
 
  記者前往該油脂廠,看到了“地溝油”精加工現場,設備簡陋,油跡斑斑。4個兩層樓高的大油罐分別用來脫水、脫色、脫酸、脫臭。“地溝油”變成“精油”,再經過如此簡單的“精加工”后搖身一變,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場。
 
  今年8月,公安部統一部署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地溝油”犯罪破案會戰,重慶公安機關對“4·20”案件進行了再梳理,深挖細查之下,發現重慶璧山的徐某將大批量“地溝油”(“毛油”)銷售給四川隆昌一飼料油脂公司,該公司再將經粗加工后的“地溝油”銷售回重慶永川某油脂廠進行精加工,最后將精煉過的“地溝油”以食用油的名義銷售到重慶、四川、貴州等地,“地溝油”最終流向餐桌。
 
  掏撈、收購貯存、粗加工、精加工、銷售,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環環緊扣,步步驚心!簡單的熱處理水油分離,沒什麼技術含量,卻隱藏著誘人的利潤空間。由此發端,一條非法的“生財之路”逐漸顯露出來:
 
  ——廣泛收購、大量囤積經初步水油分離后的(“毛油”),以每噸3200元∼4600元的價格批量銷售﹔
 
  ——將“毛油”進行簡單脫色、脫水、去臭的粗加工,變成“精油”,以每噸4700元∼6000元的價格銷售﹔
 
  ——將“精油”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再進行多次脫色、脫水、去臭、冷凝,最后分提成“清油”(質量達到食用油標准)和“干油”(色澤深、略渾濁,幾乎達到食用油標准),以每噸8000元∼9000元的價格批量銷售給各級批發商﹔
 
  ——批發商為既牟取高額利潤又能瞞天過海,往往會在正規食用油中以1?9、2?8、3?7的比例滲入經精煉后的“地溝油”,最后以每噸9200元∼10500元的價格,按正品食用油銷售給下級零售商,銷售網絡幾乎遍及西南地區。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