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廣州日報:自測PM2.5折射民意焦慮

2011年12月27日14:51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柏文學
 
南京環保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國家沒有明確禁止對於空氣質量或PM 2.5的民間監測,不過對監測出來的數據,官方絕對不會認可。(12月26日《揚子晚報》)
 
關於PM2.5的監測公布,12月21日環保部亮出了官方時間表。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2016年全國各地都要按照該標准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並向社會發布監測結果。可是一些民間環保組織和志願者,似乎已經“等不及”,要自己動手,監測身邊的PM2.5。
 
民間志願者環保組織或個人資金有限,隻能籌劃購買簡單的監測儀器,加之操作人員沒條件參加專業培訓,甚至沒時間每天按照一定的規程選擇時間、地點進行監測,所以民間監測的數據其可靠性、科學合理性,很難得到保証。然而,他們為什麼還樂此不疲呢?可以理解的是,環境污染已經十分嚴重,大眾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長期以來官方報告的“輕度污染”和“良好”,已失去公信,人們對空氣污染的實際情形無法把握。官方的監測儀器或許先進,但是受制於光鮮政績之需要的監測體系卻“落后”了。
 
因此,即使民間監測的PM2.5不准確,但是比“瞞著不報”或者“擺著不測”要好得多。上世紀90年代,國內就開始研究PM2.5的監測了,技術和設備早就不是問題,是地方政府環保政績的壓力,讓PM2.5的監測超期“孕育”,遲遲不得“分娩”。
 
如今,健康問題、環保問題成為大眾的共同焦慮,隻要有條件,他們就會行動起來,尋找自我保護、自我解救的路徑。可以設想,如果民間志願者有條件檢測三聚氰胺、黃曲霉素、地溝油等等的話,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行動起來。即使民間監測的結果不准確,得到的數據無實際意義,但是民間的環保願望得以表達,民間的環保力量會發生助推作用。我們看到,很多公益性活動在不斷推出,主動少開汽車,提倡綠色出行,通過身體力行改善生活環境。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