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新加坡紀念南僑機工標志物將豎立在晚晴園

2012年07月25日10: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代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籌委會成員吳學光說,選擇以雕塑來紀念南僑機工是因為雕塑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更貼切展現歷史場景和描繪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奔走情景,即使不了解這一歷史背景的人,看了雕塑后也能感受到當時情景。
 
新加坡本地第一座紀念南僑機工的標志物,將是出自本地著名雕塑家陳連山之手的水泥雕塑。雕塑上的場景、時空和人物,以寫實手法反映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運輸物資的歷史情景。
 
這座2米高、3.2米長,完成后有石雕效果的水泥雕塑,明年2月正式豎立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晚晴園)的園地內。59歲雕塑家陳連山24日在晚晴園受訪時,首次公開已定稿的雕塑模型,還分享了他的創作歷程。
 
在河畔廊道設有雕塑室的陳連山說,早在20年前已經有人找過他、想請他為南僑機工設計紀念標志,隻不過設計圖出來后,事情卻不了了之。不過那件事卻把他的目光引向南僑機工的歷史上。在那之后,凡是與南僑機工相關的報道,他都細心留意。
 
陳連山說,他對南僑機工的歷史原本一無所知,隻知道中國抗日時期有一條專門運輸物資的滇緬公路,完全不知道南僑機工的存在。他記得第一次設計紀念標志時,沒找到多少資料,隻知道中國抗日期間,本地華社領袖陳嘉庚曾號召南洋一帶的熱血青年,到滇緬公路充當司機和修車技工,為抗日盡一分力。
 
在了解南僑機工可歌可泣的歷史后,他認為若能為他們設計一座紀念雕塑,將是十分有意義的事。
 
今年3月,他從報章上知道本地華社正准備為南僑機工豎立標志物,很期待4月份的公開招標結果。沒想到5月時,他過去任教的南洋藝術學院卻找上門,請他和另外兩名雕塑師提出南僑機工雕塑設計構思。他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馬上開始構思和設計雕塑。
 
南洋藝術學院高級經理黃惠玲說,設計雕塑的事原本是以公開招標方式進行,但因為沒有出現合適作品,倡導此事的華社團體便請南藝推薦幾名雕塑家,由他們提出構思和制成小模型,再由南僑機工雕塑籌委會挑選,結果陳連山的作品被選中。
 
四團體分擔雕塑16萬元費用
 
南僑機工雕塑籌委會是由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怡和軒、陳嘉庚基金會和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的代表組成。豎立紀念南僑機工雕塑的工作,完全由民間倡導,但由晚晴園負責執行和協調。
 
設計和豎立上述雕塑所需的16萬元,也是由上述四個團體共同承擔。代表中華總商會的籌委會成員吳學光說,這將讓四個華社團體有機會為這件有意義的事盡點棉力。當被詢及此時立紀念雕塑的意義時,吳學光說,南僑機工的事不時在民間被提出來,在收納各方反饋和意見后,華社認為豎立一個紀念性標志物是義不容辭的事。
 
至於為何選擇以雕塑來紀念這一歷史事跡,吳學光說,雕塑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更貼切展現歷史場景和描繪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奔走情景,即使不了解這一歷史背景的人,看了雕塑后也能感受到當時情景。
 
他補充說,雕塑具有視覺效果,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他還說,籌委會當初要求雕塑家以寫實手法設計雕塑,是為了做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賞。
 
為了設計這一雕塑,陳連山曾翻閱不少書籍和剪報,從舊資料、舊照片中仔細觀察那個年代人們的衣著、鞋帽、甚至機工的體態表情,從中取得靈感。對他幫助最大的,是去年6月由國家檔案館出版的《南僑機工:一批熱血華僑回中國抗日的不平凡故事》。
 
仔細欣賞陳連山的雕塑模型,不難發現他把滇緬公路那段彎彎區區的山區公路,還有本地著名南僑機工白清泉在舊照片中的造型,一一展現在雕塑中。他雕塑中的卡車、輪胎,還有女護理人員的造型,也是經過一番考究。(謝燕燕)
 
(責任編輯:致遠)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