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購買力造歐美"黃金周" 巴黎LV排隊99%是中國人【2】

2012年10月12日10:31    來源:《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明顯LOGO的名牌增速減緩

雖然被形容為“像買白菜一樣買奢侈品”,但無可否認,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從盲目的追隨者轉變為新興的時尚首創者。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奢侈品的“普通化”傾向。濟南市民王小姐有一個LV包,卻不願上班時背。她說,一開始不想在同事中顯得特別扎眼,后來是覺得那個包沒有新意了。

匯豐銀行分析師Erwan Rambourg認為,LV、Omega和其他一些大品牌都已經有跡象表明正在遭遇品牌審美疲勞期,因為它們是最早進入市場的。在2011年生意火爆之后,高檔大品牌博柏利和路易威登最近報告說它們在中國的銷售速度放慢,不過其重要競爭對手普拉達和愛馬仕的銷售依然強勁。分析原因,后者更低調的設計也許更吸引如今挑剔的消費者。

而龐大的中國奢侈品消費力正在釋放,一份關於全球奢侈品市場的調查報告稱,中國將在5年內取代法國、英國、意大利和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市場。這讓諸多國際大牌不得不掀起“中國風”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龍、鳳等簡單的中國元素顯然已經不夠用,青瓷藍、中國紅、水墨畫、京劇臉譜……愈演愈烈。

但是,中國的消費者卻並沒有照單全收。匯豐(HSBC)前不久的一份報告顯示,雖然中國對奢侈品的需求依然強勁,但消費者正變得越來越精明,也越來越挑剔和低調,中國奢侈品市場日益高端化。

這種趨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奢侈品巨頭巴黎春天集團的兩個品牌的銷售額對比。內部品牌寶緹嘉(BV)出售的是沒有明顯商標的皮件,今年上半年,寶緹嘉銷售額大增62%。帶有明顯的“G”標識的品牌古馳,銷售額隻增長17%。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已開始全面升級,從過去粗放式的增長向精細化發展轉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蔣炯文也認為,現在很多財富人群對奢侈品的認識更加深刻,消費趨於理性。

大牌售后投訴逐年攀升

在中國消費者記憶裡,從曾經的“皮爾卡丹”到今天的“路易威登”,在中國人的奢侈品舞台上,從來不乏靚麗者。但走過一個又一個奢華時代,中國人突然發現,在全球如此大的消費份額中,卻隻有消費的份,沒有自己的品牌和文化,也未得到應有的尊重。

10月4日,法國時尚品牌Zadig&Voltaire打算成立該品牌第一家酒店,計劃2014年開業。其創始人蒂裡·吉利耶竟然聲稱,“中國游客我們恕不接待。”

不久前一項國際旅行網站的調查顯示,愛花錢的中國游客在不受歡迎游客的排名中列第二位,僅次於美國游客。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任晶晶曾表示,中國富人在國際社會最為主流的形象是“批發式購買奢侈品”的“暴發戶”,這讓歐洲人很看不慣。

“這反映出奢侈品消費上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國奢侈品協會會長蔡蘇建認為,“奢侈品品牌必須植根於文化的土壤,我們未必要用歐洲人的生活方式來消費,這跟品位沒有任何關系。歐洲人把奢侈品賣給中國人,甚至增加中國元素,但骨子裡並沒有接受中國文化。”

奢侈大牌的售后投訴逐年攀升的事實,似乎也証明中國人並未獲得國際大牌真正意義上的尊重。正如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法務部副部長唐健盛所說:“對於不少國際大品牌來說,他們對於中國消費者權益的重視程度,遠遠趕不上他們對於中國消費者錢包的重視程度。”

據世界奢侈品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統計,他們接到的售后投訴中,得到解決的比例僅佔到26%。

在濟南從事奢侈品護理工作的張志瑞說,奢侈品每隔三四個月就得保養,如果不注重養護,一款三四萬元的包包最后也變得像地攤貨。但銀座商城GUCCI店、恆隆廣場COACH專賣店的銷售人員都表示,“沒有保養一說,隻有維修。如果要保養,隻能到專業的皮革護理店或奢侈品打理店。”

中國奢侈品協會的調查資料顯示,全國現有七億以上的民眾仰慕奢侈品消費,三億五千萬的消費者已經涉及奢侈品消費,六千萬是常年、穩定的奢侈品消費者。但中國的消費者似乎隻有消費的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尊重,原因在於,他們別無選擇。中國缺乏本土奢侈品品牌,世界100個大品牌中,沒有一個是中國的。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