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外報:中德經濟互補性強 兩國關系成"不惑"典范【2】

2012年10月12日16: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危機下的中德兩國扮演的角色、承載的預期,都有相通之處。先說德國,得益於強大的實體經濟和卓有成效的社會改革,德國不僅在金融危機中率先復蘇,面對歐債危機也能保持一定增長,被視為帶領歐洲走出困境的核心力量﹔再看中國,同樣注重實體經濟,在這輪金融與經濟危機中也一直被認為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角。一個將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平衡角色,一個作為崛起國家正在推動國際戰略格局的轉變,肩負類似的責任,中德兩國之間的密切關系意義更加凸顯。

中德關系的升溫,除了現實需求及戰略需求,還具有一定文化、社會基礎。鮮明的對比是,今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兩國之間的經濟互補性更強,但兩國關系卻陷入本世紀的第二次低谷。與中日關系由於歷史問題、領土爭端等因素一直徘徊反復不同,德國留給中國民眾的印象更為積極。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在歷史問題上的反思態度要比日本誠懇很多,這又進一步推動了中德兩國的民間互信。德國人的嚴謹精神和領先世界的制造水平,一直為中國民間稱道。

今明兩年,德國領導層將換屆,兩國關系的發展又到了一個節點。我們相信:兩國將抓住時機,變挑戰為機遇,進一步推動經貿合作,加深高層互動,提升政治共識,拓展人文交流,那麼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的中德關系將再上新台階,真正成為雙邊關系中“不惑”的典范。(完)

(責任編輯:姚麗娜)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